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东吴散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17:10

  本文关键词:东吴散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东吴散文 发展背景 文体内容 特色与影响


【摘要】:习惯上,人们往往以曹魏文学作为三国文学的代表,而对东吴、蜀汉文学的关注却相对较少。然而,东吴也有自己的文学,尤其是在散文领域存在可圈可点之处,作品数量大,而且不乏名家精品。鉴于目前学界对东吴散文研究比较欠缺,本文试图以东吴散文为研究对象,立足文本,结合其时的各种背景因子,对东吴散文的内容、特点、影响等方面加以深入、细致地分析,以期对东吴散文有一个整体清晰的把握和理解。本文由绪论部分和五个章节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是本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二是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从著作和论文两方面着手梳理目前对东吴散文的关注点和研究成果;三是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从时间断限和散文定义上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加以界定。 第一章从总体上介绍了东吴散文创作的背景,,着眼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二是孙吴之前江南地区的文明教化及文学传统,三是孙吴时期的学术文化风尚,四是时代因素如社会政治背景、社会风气等。 第二章主要讨论东吴留存的公牍文——诏令和奏议。在对诏令这一文体分析时,系之于人物,以孙权、孙休、孙皓三人为主进行梳理,从中可见他们的治国策略和不同的个性。奏议是东吴散文中的大宗,大致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陈政言事、荐才论人、军事外交,还有小部分是请功、谢恩、辞让、学术等内容。这些奏议发挥了“治国之机枢”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东吴士人的政治热情和智慧。作者或慷慨激昂、直言进谏,或小心翼翼,注意行文的方式。其中陆氏家族的奏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第三章主要讨论东吴散文中的书牍、论说等文体。书牍文依其内容而言大致包括军事外交、品评人事、劝谏、忏悔自省、临终寄言等方面,既有政治性、实用性浓厚的作品,也不乏抒发个人情怀之作。论说文在东吴散文中占得比重少,却不乏精品,尤以《博弈论》显著,是东吴散文中唯一被收录《文选》的作品。此外,东吴散文中还存在碑文、序体文等文体。 第四章主要讨论东吴散文的地记、子书等文学性较强的著作,依照现有佚文,分节讨论。东吴地记,以记异物和人物为多,少量涉及山水,鲜活灵动,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是东吴散文的一大特色。东吴子书,涉及儒家、杂家、道家、名家等,具体涉及的内容大致有政略治术、评论时俗、论人,有的则以思想性见长。 第五章是对东吴散文的一个概括和总结,在综合前几章的基础上试图对东吴散文有一个切实的评价。东吴散文的特色包括:一、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浓厚的地域特色;三、作者有两大创作群体:本土人士和侨寓人士;四、整体上呈现质朴的风格,也不乏典丽华美之作。东吴散文的影响:一是产生了名家精品,二是东吴散文与曹魏、蜀汉文学共筑三国的时代风格,三是为晋代输送了一些文学家。 通过上述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我们对东吴散文的发展背景、内容、特点与影响有了总体的把握和清晰的认识。可以说,东吴散文确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价值,当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东吴散文 发展背景 文体内容 特色与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6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7
  •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10
  •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0-15
  • 三、 论文研究计划15-17
  • 第一章 东吴散文发展的背景17-45
  • 第一节 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17-19
  • 一、 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及汉末经济的发展17-18
  • 二、 东吴对江南的开发及经济发展18-19
  • 第二节 孙吴之前江南地区的文明教化和文学传统19-25
  • 一、 先秦时期江南的文明教化与文学传统19-21
  • 二、 两汉时期江南的文化学术21-25
  • 第三节 孙吴时期的文化学术风尚25-45
  • 一、 东吴政权的文教建设25-29
  • 二、 东吴学者的学术成就29-35
  • 三、 东吴学者的学术风尚35-45
  • 第二章 东吴散文类析(上)45-75
  • 第一节 诏令45-56
  • 一、 大帝孙权的诏令46-51
  • 二、 景帝孙休的诏令51-53
  • 三、 归命侯孙皓的诏令53-54
  • 四、 三帝诏令之比较54-55
  • 五、 其他的诏令55-56
  • 第二节 奏议56-75
  • 一、 题材内容57-68
  • 二、 风格与特色68-75
  • 第三章 东吴散文类析(中)75-99
  • 第一节 书牍文75-89
  • 一、 军事外交75-81
  • 二、 品评人事81-83
  • 三、 劝谏责让83-86
  • 四、 忏悔自省86-87
  • 五、 临终寄言87-89
  • 六、 其他89
  • 第二节 论说文及其他89-99
  • 一、 论说文89-95
  • 二、 其他单篇文章95-99
  • 第四章 东吴散文类析(下)99-127
  • 第一节 地记99-115
  • 一、 记人物100-106
  • 二、 记山水106-108
  • 三、 记异物108-114
  • 四、 记民俗114-115
  • 第二节 子书115-127
  • 一、 东吴子书的基本概况115-118
  • 二、 基本内容118-127
  • 第五章 东吴散文的特点和影响127-143
  • 第一节 东吴散文的特点127-135
  • 一、 鲜明的时代特色127-129
  • 二、 浓厚的地域特色129-131
  • 三、 有两大创作群体:本土人士和侨寓人士131-134
  • 四、 艺术特色134-135
  • 第二节 东吴散文的影响135-143
  • 一、 产生了名家精品135-136
  • 二、 与曹魏、蜀汉共铸三国时代精神136-137
  • 三、 为晋朝输送了一些优秀的作家137-143
  • 结语143-144
  • 附录一:东吴留存散文篇目144-155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155-1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60-161
  • 致谢1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宏灿;;孙吴文化之景观[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韩格平;孙吴子书的政治取向及其对孙吴文学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6期

3 胡阿祥;;六朝文化研究刍议[J];东南文化;2009年01期

4 王绍卫;;孙吴的世家大族与学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吴承学;刘湘兰;;书牍类文体[J];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05期

6 鲁丰;吴国文学刍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5期

7 王琳;;试论魏晋南北朝子书撰作风貌的阶段差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王永平;孙吴时期江东之经学风尚考论[J];史学集刊;2003年04期

9 傅可航;吴蜀文学不兴的社会原因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2期

10 王绍卫;杨淑敏;;孙吴文学述略[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仇海平;秦汉魏晋南北朝奏议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朝蕾;魏晋南北朝论体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宋展云;汉末魏晋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58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58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0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