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创业史》的争鸣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20:21

  本文关键词:《创业史》的争鸣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业史》 柳青 争鸣史 现实主义 精神流变


【摘要】:《创业史》文本作为十七年经典,在几十年中引起了文坛的多次争鸣。这不仅和它蕴藏的丰富政治内涵相关,也与其经久不衰的艺术价值有密切的联系。无论是要探寻文学史的细节,总结和反思文学批评的理路,还是要寻求更丰富的艺术规律,《创业史》都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本文一方面通过《创业史》争鸣史个案的研究,来探寻整个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精神流变;另一方面欲在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精神流变的烛照下重新反思《创业史》争鸣史,以获得当下性启示。 本文第一章通过对“十七年时期”意识形态背景分析、第一次争鸣的历史细节探讨和对“中间人物”论争的反思,总结出由《创业史》在60年代的争鸣所折射出的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精神特质:它在政治与艺术之间徘徊,并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构成彼此制衡的关系。它的运动轨迹最终是由政治力量决定的。 本文第二章通过对1980年代初文学发展的生存环境分析,对“农业合作化小说价值”争鸣的探讨,对当时亲近“审美反映论”的批评倾向的思考,总结出80年代初《创业史》争鸣的轨迹。从争鸣的轨迹上辨析,我们不难发掘以《创业史》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在“否定之否定”的探索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它揭示了文学批评发展的延续性,促进了历史在场感和辩证思维的培养,拓展了文学批评的方法。 本文第三章通过对“重写文学史”场域之下《创业史》评价起伏的呈现,来重新思考“重写什么样的文学史”,“怎样重写文学史”,如何客观评价柳青的问题。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思考“重评”与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重评”为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二元走向多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其解构的方式和批评姿态,又与最初的追求形成悖反关系,“重写文学史”依然是一个远未完成的工程。 本文最后章节通过《创业史》在文化诗学背景下所构成的潜在争鸣的挖掘,总结出《创业史》批评的几个重要方向:一是“主体性诉求”的批评思路,二是对十七年文学历史细节的重新解读的思路,三是展开《创业史》文本与当下现实的对话的思路。此三个方向之间构成了潜在争鸣的关系。这对于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创业史》 柳青 争鸣史 现实主义 精神流变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言8-11
  • 第一章 1960 年代《创业史》争鸣的探索11-32
  • 第一节 1960 年代《创业史》争鸣的背景分析12-18
  • 第二节 严家炎与柳青对话的几个重要问题探讨18-24
  • 第三节 “中间人物”理论所引起的争论24-29
  • 小结29-32
  • 第二章 新时期初《创业史》争鸣的探究32-44
  • 第一节 新时期初文学批评环境分析32-34
  • 第二节 《创业史》批评的“历史之维”与“审美之维”34-41
  • 小结41-44
  • 第三章 1980 年代中后期《创业史》争鸣的探析44-58
  • 第一节 文坛新变与《创业史》的命运分析44-47
  • 第二节 与《创业史》争鸣相关的几个问题探讨47-54
  • 小结54-58
  • 第四章 1990 年代以来《创业史》批评的潜在争鸣58-79
  • 第一节 文化研究的兴起和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特征58-61
  • 第二节 多元场域中《创业史》批评的潜在争鸣61-76
  • 小结76-79
  • 结语79-81
  • 附录81-84
  • 注释84-90
  • 参考文献90-95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95-96
  • 致谢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家炎;《创业史》第一部的突出成就[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1年03期

2 陈思和;杨庆祥;;知识分子精神与“重写文学史”——陈思和访谈录[J];当代文坛;2009年05期

3 秦法跃;;《创业史》的革命话语叙事[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14期

4 肖冬连;1979年的文艺复苏与文艺界的风波——大转折纪事之三[J];党史博览;2004年12期

5 刘再复;;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续)——近年来我国文学研究的若干发展动态[J];读书;1985年03期

6 武春生;寻找梁生宝[J];读书;2004年06期

7 金宏宇;《创业史》:修改意向和版本本性[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程世洲;变异与迷失——“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9 贺桂梅;“再解读”:文本分析和历史解构[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孙先科;《白鹿原》与《创业史》的“互文”关系及其意义阐释[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564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64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7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