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贾平凹小说中“女性崇拜”的精神意蕴——以《秦腔》《古炉》《带灯》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20 01:08

  本文关键词:贾平凹小说中“女性崇拜”的精神意蕴——以《秦腔》《古炉》《带灯》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贾平凹小说 精神意蕴 深层意蕴 九十年代 女神崇拜 二十一世纪 夏天智 早期小说 生存状态 俗中人


【摘要】:正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贾平凹就因其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美好女性形象而被评论者认为具有"女性崇拜"的倾向。可以如此说,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崇拜"意识贯穿其多年来的创作,且随着小说主题的日渐厚重,体现出日益丰富的精神内涵。以下,笔者拟以贾平凹二十一世纪初期先后推出的《秦腔》《古炉》《带灯》三部小说为例,对其"女性崇拜"的深层意蕴略加探究。一、童年记忆中的母性之爱有论者将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崇拜"称之为"女神崇拜"。其所以称为"女
【作者单位】: 西安培华学院;西北大学;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精神意蕴;深层意蕴;九十年代;女神崇拜;二十一世纪;夏天智;早期小说;生存状态;俗中人;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贾平凹就因其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美好女性形象而被评论者认为具有“女性崇拜”的倾向。可以如此说,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崇拜”意识贯穿其多年来的创作,且随着小说主题的日渐厚重,体现出日益丰富的精神内涵。以下,笔者拟以贾平凹二十一世纪初期先后推出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俊国;;飞舞的皮虱与闪烁的萤灯——读贾平凹的小说《带灯》[J];小说评论;2013年04期

2 贾平凹;韩鲁华;;一种历史生命记忆的日常生活还原叙事——关于《古炉》的对话[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孙霄;;文化焦虑与精神病象:《秦腔》的存在主义解读——兼论新世纪以来贾平凹乡土小说的新变[J];理论与创作;2010年01期

4 高丽芳;论贾平凹作品的女性崇拜倾向[J];当代文坛;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利侠;;贾平凹小说中“女性崇拜”的精神意蕴——以《秦腔》《古炉》《带灯》为例[J];小说评论;2016年03期

2 陈天;;论《秦腔》中“乡土中国”的裂变[J];青年文学家;2016年11期

3 曹刚;;记忆栖居在荒诞的土地上——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古炉》[J];安康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谢莎莎;;狗尿苔形象及其文学价值探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5 韩鲁华;;特殊视域下特殊时代的人性叙写——《古炉》与《铁皮鼓》叙事艺术比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李黎红;;萤火虫驱不走夜的黑——带灯形象论兼《带灯》主题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王振军;;比较叙事学视域下的《铁皮鼓》与《古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郭银玲;;长不大与不愿长大——《古炉》与《铁皮鼓》叙事人物比较[J];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9 邓安庆;王海燕;;贾平凹《古炉》评介[J];文学教育(上);2012年06期

10 文娟;;日常生活视阈下的“文革”叙事——评贾平凹新作《古炉》[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兴阳;;“新世纪”的边界与“新世纪乡土小说”的边界——新世纪中国乡土小说转型研究之一[J];扬子江评论;2008年01期

2 丁帆;“城市异乡者”的梦想与现实——关于文明冲突中乡土描写的转型[J];文学评论;2005年04期

3 阎建滨;;月亮符号·女神崇拜与文化代码——贾平凹创作深层魅力新探[J];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01期

4 王沪宁;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军启;赵锦;;论贾平凹小说中对细节的重复叙述[J];商洛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梁颖;;贾平凹审美追求的变迁[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张景超;;我看贾平凹的“热”[J];艺术广角;2010年02期

4 韩琳琅;;贾平凹小说神秘化现象探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徐勇;;现世的沉沦与飞升——评贾平凹的长篇新作《带灯》[J];文艺争鸣;2013年04期

6 李云雷;;以“有情”之心面对“尖锐”之世——读贾平凹的《带灯》[J];小说评论;2013年04期

7 费秉勋;论贾平凹[J];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01期

8 雷达;;模式与活力——贾平凹之谜[J];读书;1986年07期

9 ;揭开当代文学“怪杰”奥秘的力作——《贾平凹》简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10 费秉勋;生命审美化——对贾平凹人格气质的一种分析[J];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红军;;贾平凹小说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樊宪雷;;硕士论文提要:贾平凹长篇小说中叙事技巧的流变与创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小林;《带灯》与贾平凹的文字游戏[N];文学报;2013年

2 李星;贾平凹《老生》:山水不老 人情弥新[N];文艺报;2014年

3 刘新征;贾平凹小说的情绪基调与人物世界[N];文艺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一部乡村忧患之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古炉》争鸣备忘录[N];文学报;2012年

6 兰州大学文学院 海晓红;文学人类学视域中的贾平凹研究[N];山西党校报;2012年

7 健涛;如此“不实”的贾平凹“纪实文学”[N];文学报;2013年

8 马平川;从“清风街”到“兴隆街”[N];文艺报;2008年

9 林文;贾平凹小说研讨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6年

10 郭洪雷;给贾平凹先生的“大礼包”[N];文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穆罕默德·阿里;城乡文化冲突——以贾平凹创作为个案[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刘一秀;传统与现代的纠结[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驰;贾平凹小说的西北乡土文化气息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长敏;贾平凹创作研究评论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娜;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贾平凹小说传播与影响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杨勇;论新世纪贾平凹长篇农村题材小说的叙事艺术[D];西南大学;2015年

5 戴文娜;世纪之交的贾平凹长篇小说审丑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6 贾s钛,

本文编号:565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65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c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