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南宋六言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6:34

  本文关键词:南宋六言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南宋 六言诗 兴盛原因 题材 艺术内涵


【摘要】:六言诗是我国诗歌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带给我们不同的审美感受,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内蕴。本文选取南宋六言诗为切入点,对其做深入研究: 首先探讨六言诗的发展起源,通过对六种起源说的辨析,理出六言诗逐步形成的过程。总结出六言诗的两个发展分支——骚体诗、近体诗。 其次,通过对南宋六言诗的整理,发现南宋六言诗呈现诗人多、诗作多、类型多的特征,本文对其“三多”的原因做了深入探究:外在原因是皇廷的“右文,,政策和三家合流的思想影响。内在原因在于诗坛名家对六言诗的提倡,诗文会社之间频繁的诗文唱和活动,成了六言诗繁荣的催化剂;声诗与六言诗的相互补给,以及骚体六言诗的出现,弥补了六言诗音乐方面的不足。 再次,对南宋六言诗题材进行分类并加以阐释。南宋六言诗的题材范围从题画、壁诗涉及到题轩室、扇屏诗,进而又延伸为题书跋序类六言诗的创作;次韵、唱和、赠答类,偈赞、偈颂类六言诗,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改变;写景、抒情类六言诗反映的深度和广度也都有所增加。另外,南宋六言诗中论诗诗、悼亡诗、游记诗等作品,存留虽少,确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最后,分析南宋六言诗的艺术内涵。六言诗体在南宋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向;六言诗追求图景化写意,融情于景的意境;形式上,六言诗巧用叠字,节奏上寻求突围,出现了不同的节奏模式;语言方面,多追求以俗为美的语言。通过对其艺术内蕴的分析及历代诗话对六言诗的评价,得出六言诗节奏韵律方面的一点局限。
【关键词】:南宋 六言诗 兴盛原因 题材 艺术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1
  • 1.1 六言诗的研究价值及意义8-9
  • 1.2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回顾9-11
  • 1.3 论文研究方法11
  • 第二章 六言诗起源考辨及其在南宋之前的发展11-16
  • 2.1 六言诗起源考辨及述评11-14
  • 2.2 六言诗在南宋之前的发展14-16
  • 第三章 南宋六言诗概说16-22
  • 3.1 研究视域界定16-17
  • 3.2 南宋时期的六言诗创作17-22
  • 3.2.1 创作数量统计17-19
  • 3.2.2 《全宋诗》六言诗补遗19-22
  • 第四章 南宋六言诗创作兴盛的缘由22-33
  • 4.1 南宋六言诗兴起的社会背景22
  • 4.2 南宋六言诗繁荣的文化因素22-33
  • 4.2.1 文人的唱和22-29
  • 4.2.1.1 对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的接受23-26
  • 4.2.1.2 诗文会社的交游唱和26-29
  • 4.2.2 声诗的影响29-31
  • 4.2.3 僧人的力倡31-33
  • 第五章 南宋六言诗的题材类型及内涵阐释33-59
  • 5.1 题画、题壁类35-42
  • 5.1.1 题画类35-38
  • 5.1.2 题壁类38-42
  • 5.2 次韵、唱和、赠答类42-47
  • 5.2.1 次韵类42-44
  • 5.2.2 唱和类44-46
  • 5.2.3 赠答类46-47
  • 5.3 赞体、偈颂类47-51
  • 5.3.1 赞体类47-50
  • 5.3.2 佛偈、佛颂类50-51
  • 5.4 写景、咏物、抒怀、记事类51-59
  • 5.4.1 写景类51-54
  • 5.4.2 咏物类54-57
  • 5.4.3 抒怀、纪事类57-59
  • 5.5 其他类六言诗59
  • 第六章 南宋六言诗的艺术阐释及其自身局限59-75
  • 6.1 南宋六言诗的艺术阐释59-72
  • 6.1.1 诗体的多元趋向60-61
  • 6.1.2 诗境的图景化写意61-62
  • 6.1.3 形式的唯美化追求62-69
  • 6.1.4 俗中寻美的语言69-72
  • 6.2 六言诗自身的局限72-75
  • 6.2.1 历代六言诗风格论73-74
  • 6.2.2 “自然”与“雕饰”的冲突74
  • 6.2.3 音律节奏的单平74-75
  • 结语75-78
  • 参考文献78-81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81-82
  • 致谢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红艳;浅议宋代的声诗[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明华;王启才;;黄庭坚与六言诗在两宋之际的发展与变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包建强;陈继儒六言绝句初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黄征;六言诗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5 巩本栋;;关于唱和诗词研究的几个问题[J];江海学刊;2006年03期

6 王丹;;论词、散曲与六言诗之渊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7 周裕锴;宋代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和建筑美[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卞孝萱;;唐代次韵诗为元稹首创考[J];晋阳学刊;1986年04期

9 陈莹;;六言诗不兴盛原因之我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10 艾岩;潇洒的稀客 创作的新洲——略谈六言诗的特长[J];名作欣赏;199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剑;六言古体诗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赵飞文;论唐代六言绝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谷凤莲;唐宋六言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伏睿;汉语六言诗格律特点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2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72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