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陈子昂与初唐骈文革新

发布时间:2017-07-27 14:24

  本文关键词:陈子昂与初唐骈文革新


  更多相关文章: 陈子昂 骈文创作 文学革新


【摘要】:陈子昂是初唐文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他在文学理论方面标举“汉魏风骨”,提倡“风雅兴寄”,反对齐、梁至初唐的绮靡文风。陈子昂的骈文创作,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在内容和艺术两方面都独具特色。他上承“四杰”,下启“燕许”,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本篇论文分五部分对陈子昂与初唐骈文革新情况进行论述,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陈子昂的骈文作品保存情况以及学界对陈子昂骈文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即第一章,主要论述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陈子昂针对六朝以来文学创作过于雕琢、只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弊端,以复古为革新,提倡汉魏风骨,主张文质并重,强调文学要与现实相结合,要有充实的内容、真实的情感,推崇悲凉慷慨、刚健清新的文风。第三部分即第二章,主要论述陈子昂骈文的内容。陈子昂的骈文,在题材选择上很少有儿女情长、风花雪月,跳出了宫体文人应制酬唱、粉饰太平的狭小圈子。他对朝政和百姓的关注,息兵、措刑、用贤的政治主张,对亲人朋友的关切等等,一一见诸笔端,呈现出和六朝骈文迥然不同的面貌。他的骈文,总是有感而发,缘情而作,极少无病呻吟、为文造情之弊。第四部分即第三章,主要论述陈子昂的骈文在艺术方面的革新。陈子昂针对六朝以来骈文创作的弊端,在实践中师法汉魏,在骈句中适当加入散句,合骈散之两长,当骈则骈,当散则散,使事用典简约而不晦涩,不讲究辞采的雕琢而追求素淡化,遣词造句不苛求于声韵,从而形成自然质朴、灵活自由、畅达通脱的风格特征。第五部分即第四章,主要论述陈子昂在骈文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陈子昂的骈文创作,上承“四杰”,沿着他们开拓的革新道路,继续深化骈文的变革,纠正初唐文坛的浮靡之弊;下启“燕许”、陆贽,对盛唐、中唐的骈文革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陈子昂 骈文创作 文学革新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0.1 研究现状综述9-13
  • 0.1.1 陈子昂的骈文作品及保存情况9-10
  • 0.1.2 学界对陈子昂骈文的研究状况10-13
  • 1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13-20
  • 1.1 以复古为革新,标举汉魏风骨14-16
  • 1.2 文质并重,崇尚风雅兴寄16-20
  • 2 陈子昂骈文的内容20-29
  • 2.1 对朝政和百姓的关注20-24
  • 2.1.1 上书直言,谏政议事20-21
  • 2.1.2 以人为本,息兵措刑21-23
  • 2.1.3 边疆之见,目光长远23-24
  • 2.2 对亲人朋友的关切24-26
  • 2.3 其他内容26-29
  • 3 陈子昂骈文在艺术上的创新29-43
  • 3.1 陈子昂骈文在形式上的变化29-41
  • 3.1.1 不刻意对偶,骈散结合29-34
  • 3.1.2 使事用典不晦涩34-37
  • 3.1.3 不讲究辞采的雕琢而追求素淡37-39
  • 3.1.4 不苛求声韵39-41
  • 3.2 陈子昂骈文在风格上的变化41-43
  • 4 陈子昂骈文的地位和影响43-53
  • 4.1 六朝至初唐骈文的演变情况43-50
  • 4.1.1 六朝至初唐骈文发展的概况43-45
  • 4.1.2 隋至初唐“四杰”对六朝骈文的批判及革新浪潮45-50
  • 4.2 陈子昂骈文的地位和影响50-53
  • 结束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海容;;论陈子昂碑志文的革新之功[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李扬;;论陈子昂文的价值[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3 杨静;;论陈子昂通变的“风雅”观及对唐代诗歌发展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4 肖源锦;试论陈子昂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J];天府新论;1986年02期



本文编号:581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581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e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