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冯班诗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4:06

  本文关键词:冯班诗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冯班 温李范式 温柔敦厚 文体论 影响


【摘要】:冯班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批评家,是“虞山诗派”的中坚人物,在该诗派发展壮大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虞山诗派主张以古为宗,整体上崇尚唐诗与宋诗,批判明末空虚的诗风。冯班则在该诗派中独有见地,对前后七子复古思想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打破了明代复古派所建立的诗学理论体系,独尊晚唐诗与西昆体,“以温、李为范式”,崇尚艳体诗,但是晚唐诗与西昆体一直被看作绮靡、轻艳诗风的代表,为了打破这个局面,冯班将晚唐诗与“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相结合,从而提高了晚唐诗的地位,显示出较为独特的诗学旨趣。本文以冯班诗论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冯班诗论的形成。笔者从其诗论思想产生的学术背景、家学渊源和师承等方面进行阐释。冯班处在一个明清易代的特殊历史时期,学术界也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心学”思想的批判与“经世致用”思想的重新倡导;对七子复古思想的批判与“诗言志”传统的回归。冯班的诗论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此外,冯班继承其父冯复京的家学,师从钱谦益等,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其独特诗学理论的形成。第二章论述冯班诗论的内涵,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冯班通过对明代前后七子、竟陵派弊端的批判与反思,吸收明代文学中的合理成分,提出“以温、李为范式”的主张,学习晚唐诗与西昆体。冯班论诗继承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此基础上,从诗的“缘情”本质出发,主张用比兴的表达方式寄托美刺,强调“美辞秀致”。文体论中对乐府诗的源与流的探讨,在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三章阐述冯班诗论的影响。冯班作为虞山诗派的中坚人物,宗玉溪,提倡西昆体,提高了晚唐诗的地位,在虞山诗派内部形成了一股学习晚唐的潮流,与钱谦益等人的学宋倾向相左,对清代唐宋诗之争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其诗论不仅对虞山诗派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影响了晚清光绪年间以张鸿为代表的西昆派。
【关键词】:冯班 温李范式 温柔敦厚 文体论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0.1 选题的研究意义9
  • 0.2 选题的研究现状9-11
  • 0.3 选题的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11-13
  • 1 冯班诗论的形成13-17
  • 1.1 冯班所处的明末清初政治和思想文化背景13-15
  • 1.2 冯班的家学、师承及个性15-17
  • 2 冯班诗论的内涵17-43
  • 2.1 推崇晚唐诗与宋初西昆体17-29
  • 2.1.1 对明代文学的反思17-21
  • 2.1.2 学古、求变21-23
  • 2.1.3“以温、李为范式”23-29
  • 2.2 温柔敦厚的诗教观29-30
  • 2.3“比兴手法寄美刺,隐秀之词发性情”的诗学观30-33
  • 2.3.1 坚守诗的本质:“缘情”30-31
  • 2.3.2 注重诗的艺术表现方式:“比兴美刺”31-32
  • 2.3.3 重视诗的文采:“美辞秀致”32-33
  • 2.4 文体论33-43
  • 2.4.1 论诗文分界——“古人文章自有阡陌”33-36
  • 2.4.2 乐府与歌行——“歌行出于乐府”36-39
  • 2.4.3 古体诗与近体诗39-43
  • 3 冯班诗论的影响43-47
  • 3.1 对虞山诗派的影响43-45
  • 3.2 对晚清西昆派的影响45-47
  • 结束语47-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寅;;冯班《钝吟杂录》论严羽平议[J];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04期

2 罗时进;清初虞山派诗学观分歧及其影响[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俊国;冯班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09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09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8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