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传统的再叙及其困境——新世纪以来台湾六年级作家小说之认同观察
本文关键词:“悲情”传统的再叙及其困境——新世纪以来台湾六年级作家小说之认同观察
【摘要】:新世纪以来,台湾六年级作家在"悲情"主题的历史传统与文学传统下展开新的书写。这批小说较为普遍地调动了隐喻的修辞手段,保持对历史及其叙事的质疑。被质疑的历史得不到认可,又进一步增添了这批小说压抑、怨恨或隔膜的情感。"悲情"叙述陷入认知与情绪的自我循环,有其思想缘由。身份认同兼有历史性和流动性、决定性与模糊性,以及选择空间的理性多元与选择路径感性偏执的可能,要克服台湾"悲情"的偏执乃至"悲情"本身,需要超越个体情感体验的限度,回到完整的中国历史母体之中。
【作者单位】: 福建社会科学院精神文明研究所;
【关键词】: 六年级作家 悲情传统 台湾文学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台湾文学研究”(FJ2015JDZ020)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昨日被压抑的一切,他日必定带着更强大的力量反扑。”[1]这句斩钉截铁的判断出自台湾六年级作家张耀升的小说集《缝》,然而不仅是《缝》,其他台湾六年级作家[2]的文本如甘耀明的《杀鬼》《水鬼学校和失去妈妈的水獭》、童伟格的《王考》、许荣哲的《迷藏》、王聪威的《复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所人员有关台湾研究的论著目录(1987年)[J];台湾研究集刊;1988年01期
2 ;本所人员有关台湾研究的论著目录(1988年)[J];台湾研究集刊;1989年01期
3 郭伟峰;台湾交通印象记[J];中国工商;1992年01期
4 方庆秋;一部揭示台湾经济发展全貌的力作——评《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J];民国档案;1994年01期
5 崔之清,李永刚;1998年台湾经济评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余序洲;台湾对大陆经贸交流政策选择[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孙大力;;走马观花话台湾[J];百年潮;2008年03期
8 陈谦平;;国民政府战后对台湾的工业接收及其影响[J];史学月刊;2009年10期
9 笑蜀;;从平民权利角度看台湾转型[J];炎黄春秋;2012年09期
10 叶生;;美国侵略下的台湾经济[J];世界知识;1954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振良;;略论明清时期晋江人对台湾的开发和经营[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2 薛军力;徐鲁航;;台湾文化的形成与特点[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高群服;;浅谈台湾传统产业——借鉴和启示[A];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经济交流协作——第六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莫世祥;;台湾开放陆资入台的政策演进[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梁永郭;;台湾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大陆中小企业的启示[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刘国深;;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代序[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阿荣;;公民意识与民主政治的辩证发展:以台湾为例[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8 徐晓望;;论荷据时期台湾市镇的性质[A];五缘文化与两岸关系[C];2009年
9 周翔鹤;;日据初期台湾企业形态及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A];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惠敏;;台湾标准与验证及其启示[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啊宽 本报记者 林恒雄 杨宏生;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商机何在[N];中国商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杜榕;台湾精品18年打造“黄金圣衣”[N];人民日报;2010年
3 张漪;台湾名品城:南京的一段“家国故事”[N];新华日报;2010年
4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 石正方;陆资纾困台湾经济[N];团结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高杨;不应让“反陆”情绪绑架台湾经济[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炜娜;是谁绑架了台湾经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7 本报记者 任成琦;“薪无力”让台湾物价显得“压力山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任成琦;台湾物价“压力山大”[N];团结报;2014年
9 特约记者 孙立极 发自台北;台湾更需要“三通”[N];国际金融报;2002年
10 石莹;赵卫;大陆成为台湾最重要的出口市场[N];国际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峰;冷战后台湾与东盟国家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阮思华;清代台湾农业经济研究(1683~1895年)[D];暨南大学;2003年
3 叶明阳;国际劳务流动视角下台湾外籍劳工问题之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4 曾文利;台湾服务业发展与竞争力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5 吴聘奇;台湾IC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空间扩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澈元;两岸经济一体化取向下台湾与大陆西部经济合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蔡明典;台湾地区信息家电零售业结构、企业营销行为与经营绩效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甘露泽;产业群聚与台湾工业园区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林坚;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高宏华;台湾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两岸经济互补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Y,
本文编号:610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1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