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对萧军及其作品的重新评价与定位

发布时间:2017-08-04 00:22

  本文关键词:对萧军及其作品的重新评价与定位


  更多相关文章: 萧军 全部作品 缺点与问题 地位虚高 全局观照 重新评价


【摘要】:萧军是中国20世纪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曾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萧军的作品主要包括小说、散文、旧体诗、戏剧、新编历史小说、话剧等。长期以来,我们在对萧军及其作品的研究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往往只关注他的主要小说,如《八月的乡村》《五月的矿山》《第三代》等,而对于他的大量的、极富价值的旧体诗以及两部精彩的戏剧——《武王伐纣》《吴越春秋》等作品的关注则严重不足;我们往往注重萧军小说中的新英雄主义、民族精神、反抗意识等特色,而对于小说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缺点的关注则严重不足;我们对萧军及其作品中存在的“地位虚高”问题的关注严重不足,导致我们对其小说的真实艺术水准的评价不够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我们亟需对萧军及其作品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的重新评价和定位。 因此,本论文的撰写,立意在于使萧军及其作品得到全面、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既不故意拔高,也不故意贬抑,此为其一。其二,在于发现并挖掘萧军的旧体诗、戏剧及散文的文学价值,毕竟这才是体现萧军文学才情的真正所在。其三,对于像萧军这样特殊时期的特殊作家,分析其小说,一定要把小说的艺术水准和产生的社会效果结合起来,一定要看到萧军小说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样才能做出历史的、公正的评价。其四,萧军的“因时因事”而成名和地位虚高的问题有着诸多的原因,如抗日战争的形势所需、鲁迅先生的亲切关怀、左翼文学的政治需要与权威文学史文本的定位、与萧红的恋爱、萧军个人的性格特点与人生经历等。个别作家“地位虚高”的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对于萧军的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萧军并非一位纯粹的小说家、作家,他与政治结下了太深的缘分,身上有着太多的非文学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评价作家的时候,首先要从文本出发,而不是从作家出发,首先要从作品的艺术价值出发,把附加在作家、作品身上的一切外在因素剔除干净,不受任何干扰地去鉴赏、评判作品,然后再考虑作品所处的历史语境、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接着,从作品出发,去评判这个作家,最后才是附加在作家身上的其他因素。另外,我们评判一个作家,一定要把这位作家放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史上去观照,这样才能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评判。我认为,萧军是一位爱国作家、革命作家,但并非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尽管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萧军是一位极富才情的作家,他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他的旧体诗、戏剧和散文上面。这是他创作中的精华所在。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我们不应该拔高萧军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萧军革命的一生、爱国的一生和奋斗的一生值得大家的尊敬与钦佩。
【关键词】:萧军 全部作品 缺点与问题 地位虚高 全局观照 重新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2
  • 第1章 萧军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概述12-14
  • 第2章 艺术价值与社会效果的权衡考量14-46
  • 2.1 峥嵘岁月的回响与口号式的政治宣传——萧军的小说15-26
  • 2.1.1 萧军小说的主要特色15-21
  • 2.1.1.1 强烈的宣传性和鼓动性15-17
  • 2.1.1.2 真性情的流露17-18
  • 2.1.1.3 棱角分明的底层人物群像18-19
  • 2.1.1.4 精细的描写、叙述和细腻的心理描写19-21
  • 2.1.2 萧军小说存在的问题21-24
  • 2.1.2.1 口号式的政治宣传与主题先行的问题21-22
  • 2.1.2.2 过于直白化的毛病22-23
  • 2.1.2.3 结构的松散与情节的拖沓23-24
  • 2.1.3 对萧军小说的总体评价24-26
  • 2.2 才情纵横、愤懑时事的力作——萧军的旧体诗和戏剧26-41
  • 2.2.1 萧军旧体诗的价值及应有的地位26-34
  • 2.2.1.1 真性情:酣畅淋漓与凝练精致的完美统一27-28
  • 2.2.1.2 化用与用典:圆融畅达而了无痕迹28-30
  • 2.2.1.3 关乎人生与历史的哲思30-31
  • 2.2.1.4 个人与民族的“史诗”31-33
  • 2.2.1.5 萧军旧体诗应有的地位33-34
  • 2.2.2 萧军戏剧的特色及地位34-41
  • 2.2.2.1 创作背景与研究概况34-35
  • 2.2.2.2 主要特色与缺点35-40
  • 2.2.2.3 对萧军戏剧的整体评价40-41
  • 2.3 审美价值与史料价值兼备的精品——萧军的散文41-46
  • 第3章 萧军的“因时因事”而成名和地位虚高的问题46-55
  • 3.1 萧军地位虚高的原因46-53
  • 3.1.1 抗日战争形势的急需46-47
  • 3.1.2 鲁迅先生的亲切关怀47-49
  • 3.1.3 政治方面的影响49-50
  • 3.1.4 与萧红的恋爱50-51
  • 3.1.5 性格因素51-53
  • 3.2 评价萧军及其作品的尺度53-55
  • 结论55-58
  • 注释58-61
  • 参考文献61-63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63-64
  • 致谢64-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依p

本文编号:616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16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1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