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当代改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3:20

  本文关键词:“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当代改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 现代意识 艺术特色 改编


【摘要】: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代表作之一。梁祝传说从产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其产生乃至成熟,既有民间艺人的加工,也有文人的修改,从简陋、粗糙到丰富、圆满。现代以来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改编作品,包括戏曲、小说、话剧、诗歌、影视、音乐、舞蹈等等,在不同的时期代表作品随之不同。本文主要梳理当代以来文人改编创作的梁祝文艺作品,对其进行整合分析,研究其艺术特色,并通过“梁祝”这个例子探讨民间传说改编的理论问题。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绪论部分首先说明“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的研究动机,然后论述学术界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文化的研究现状以及不足,最后论述本文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当代改编的研究思路。第一章,论述建国至五六十年代梁祝故事改编的艺术特色,作品包括1953年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程砚秋的京剧剧本《英台抗婚》、张恨水、赵清阁的同名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通过对比分析,呈现出总的特点是反封建性得到加强。第二章,论述改革开放以来的梁祝故事改编艺术特色,作品包括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梁山伯自白书》、毓明的长诗《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影视作品,通过对不同体裁的作品分析,可以看到此时期梁祝故事出现了“现代意识”改写。第三章,从当代梁祝传说改编看民间传说的改编理论问题,民间文学具备传奇性特点,在梁祝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只能通过“墓裂和化蝶”达到死后的结合,因此“化蝶”便是梁祝民间故事最具传奇性的体现。梁祝的改编,要以现代意识为基点,“泥古”是没有出路的。梁祝的传说能够经久不衰,不断被后人进行再创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形式的不断创新,因此丰富多彩的形式是梁祝传说改编的重要指南。
【关键词】:梁山伯与祝英台 现代意识 艺术特色 改编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7;J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的研究动机9-10
  •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文化的研究述评10-11
  • 三、“梁山伯与祝英台”当代改编研究思路11-15
  • (一)唐代至明清时期的梁祝改编——以两种主流意识为主11-12
  • (二)民国二三十年代的梁祝改编——深刻的启蒙意识12-13
  • (三)民国三四十年代的梁祝改编——庸俗情节的增加13-15
  • 第一章 五十年代的梁祝传说改编15-31
  • 一、1953年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15-19
  • (一)反封建性得到极度加强15-16
  • (二)由“呆板”到“灵活”16-18
  • (三)去庸俗去赘余留精华18-19
  • 二、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剧本《英台抗婚》19-22
  • (一)《英台抗婚》中祝英台形象分析19-21
  • (二)《英台抗婚》剧本的现实意义21-22
  • 三、张恨水的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22-27
  • (一)情节的继承与发展23-24
  • (二)人物形象合理地“美化”24-26
  • (三)深刻的悲剧内涵26-27
  • 四、赵清阁的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27-31
  • (一)中规中矩改写缺少独特性28-29
  • (二)部分情节、细节处理欠妥29-31
  • 第二章 新时期以来的梁祝传说改编31-40
  • 一、李碧华“故事新编”下的梁祝——《梁山伯自白书》31-33
  • (一)迥异的情节与降格的人物31-32
  • (二)故事新编下的现代意识32-33
  • 二、毓明的长诗《梁山伯与祝英台》33-35
  • (一)主要内容33-34
  • (二)抒情长诗的艺术特色34-35
  • 三、影视文学作品中的梁祝改编35-40
  • (一)1994年徐克版《梁祝》36-37
  • (二)2008年马楚成版《剑蝶》37-40
  • 第三章 由当代“梁祝”传说改编看民间传说的改编理论问题40-48
  • 一、民间文学的传奇性40-41
  • 二、梁祝传说改编的基点:现代意识41-44
  • 三、梁祝传说改编的指南:丰富多彩的形式44-48
  • (一)戏曲体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44-45
  • (二)小说体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45-46
  • (三)影视体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46
  • (四)其他艺术形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46-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附录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秋慧;;谨慎的传奇——透视1950年代张恨水民间故事写作[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宁邦;张婷婷;;论梁祝戏曲中的女权主义精神[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刘锡诚;梁祝的嬗变与文化的传播[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周静书;百年梁祝文化的发展与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3期

5 D.佛克马,范智红;中国与欧洲传统中的重写方式[J];文学评论;1999年06期

6 赵山林;梁山伯祝英台故事的演变[J];戏曲艺术;1999年04期

7 黄念然;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1期

8 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年01期

9 屈育德;传奇性与民间传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10 严敦易;;古典文学中的梁祝故事[J];人民文学;1953年12期



本文编号:640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40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