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试析五四时期语言文字建构的若干逻辑——以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方言文学语言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7-08-08 16:35

  本文关键词:试析五四时期语言文字建构的若干逻辑——以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方言文学语言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国语运动 现代白话文运动 方言文学语言 共同语 逻辑


【摘要】:黎锦熙在《国语运动史纲》中有关五四语言文字建构的叙述,是以国语运动为主体的,关注的对象是语音,并将五四时期现代白话文运动局部性地加入对国语运动的历史描绘之中。胡适高度重视书写问题,以白话"文学"参与国语的建设,即是通过"国语的文学"途径达到创造"文学的国语"的最终目的。胡适表明了五四时期语言文字建构的整体逻辑,即以现代白话书写语言创造出现代民族国家共同语。五四中人对于方言、方言文学的见解,体现的是国语和国语文学寻求外在资源的问题。五四时期的语言文字建构逻辑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语言发展的基本道路,之后不同的历史阶段可能有局部的变化与话语言说方式的改变,但不可能出现整体性的颠覆,直至我们今天仍是如此。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国语运动 现代白话文运动 方言文学语言 共同语 逻辑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学语言现代转型研究(1898-1924)”[编号:10CZW04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09.4;I206.6
【正文快照】: 前言1916年9月,由《青年杂志》刚改名为《新青年》的第2卷第1号的《通信》栏目之中,有信相询:“语言不通,阻教育之前进,谋教育之前进,必先使语言一致。一致之语言何?即官话耶。故全国上下,竭力提倡官话,为谋教育前进之先导。然乃浅陋寡闻,不识有何官话书籍可为依本,兼之内地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志明;卢湘文;;试论近代白话文运动兴起的原因[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夏晓虹;;晚清白话文运动[J];文史知识;1996年09期

3 周新民;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蓝东兴;白话文运动和汉字改革运动不同结果之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殷国明;“体用之争”与白话文运动——20世纪中国语言变革与文学发展关系的探讨[J];河北学刊;2001年06期

6 陈富志;浅谈近代白话文运动与思想启蒙[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7 于兴汉;中国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历史透视[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赵静;话语权力的交锋——对白话文运动的重新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6期

9 袁红涛;白话:“近世文学”之语言——论近代白话文运动的“文学”内涵[J];太原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张卫中;;倾斜的坐标——“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语言策略及影响辨析[J];文艺争鸣;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平;;晚清白话文运动“认同意识”困境的形成与缓解[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章闻哲;;“我们”散文诗的意义[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夏晓虹;;“五四”白话文学的历史渊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4 徐寿凯;;桐城文派绵延久远原因蠡测[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5 黄书光;;试析胡适“文学革命”对国语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伯炎;百年前的报纸说白话[N];四川日报;2004年

2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张绍春;湖南知识分子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N];光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洁;我们的“新青年”长成了吗?[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主讲人:梁文道 (凤凰卫视主持人);白话文的另一种路线(之一)[N];文艺报;2011年

5 艾克拜尔·米吉提 (哈萨克族);中国文学应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N];文艺报;2013年

6 李遇春;鄂东文学与文化谈片[N];湖北日报;2014年

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李达全集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 武汉大学教授 汪信砚;文章千古事 文风甚重要[N];光明日报;2014年

8 陈计会;散文诗:诗意的坚守与突围[N];文学报;2012年

9 主讲人 梁文道 凤凰卫视主持人;白话文的另一种路线(之二)[N];文艺报;2011年

10 王鼎钧 (旅美) 著名作家;文学会不会死亡?[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危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刘茉琳;论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作[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聪;白话文运动中的《新青年》[D];吉林大学;2009年

2 梁志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下的白话文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晓芳;五四白话文运动主将的近代白话报刊实践(1903—1909)[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游畅;文白转变的五个层面[D];复旦大学;2010年

5 曾轶;从传播学角度看白话文的推广[D];兰州大学;2008年

6 王慧辉;民间立场上的语言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一超;近代白话文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4年

8 杜娟;打开时代的一扇窗[D];吉林大学;2008年

9 褚金勇;现代性视域下的“五四”文学革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殷玉香;论“文学的国语”[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40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40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f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