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研究方法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7-08-14 13:17

  本文关键词:论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研究方法及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宇文所安 《文心雕龙》 比较诗学 文本还原 文本激活


【摘要】: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中国文论如何保持自己独立的话语权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作为西方汉学界一位重要的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与文论。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文论研究著作,在中西方双重理论视野的关照下,他的观点独树一帜、富有新意。本文试图透过他对《文心雕龙》这一中国文学理论重要作品的研究,深入探析他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以期对中国本土的《文心雕龙》研究有新的认识,为中国文论的研究开启一扇“异域之门”。具体而言,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研究抛弃了传统“观念式”、“下定义”的研究方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对作品的无限还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重新激活为视角,来对《文心雕龙》文本进行新的研究。他将《文心雕龙》这一经典著作视作一部普通文本来重新审视,其间充满问题意识。他将文本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文学发展史中进行研究,这种方式使他的研究观点具有客观性。在对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文学理论的熟练运用下,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研究为传统中国文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对宇文所安文学理论研究方法理性借鉴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客观面对本国文学经典作品,重新审视、坚持反思,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作为迥异于西方文论的独特存在,不断保持自己的活力,使我国文学经典著作的传承和发展历久而弥新。
【关键词】:宇文所安 《文心雕龙》 比较诗学 文本还原 文本激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第一章 文本还原:研究方法之一14-28
  • 第一节 结构还原14-21
  • 一、结构的直接还原15-17
  • 二、结构的间接还原17-21
  • 第二节 语境还原21-28
  • 一、文本语境的还原21-24
  • 二、文论历史语境的还原24-28
  • 第二章 文本激活:研究方法之二28-43
  • 第一节 对刘勰心理活动的激活28-34
  • 一、对刘勰压制和回避心理的激活29-33
  • 二、对刘勰质疑前人文学理论思想的激活33-34
  • 第二节对《文心雕龙》生成方式的激活34-43
  • 一、对《文心雕龙》生成过程的激活35-39
  • 二、对《文心雕龙》修补过程的激活39-43
  • 第三章 研究方法的成因探析43-66
  • 第一节 微观层面:中西文学理论的融合43-57
  • 一、当代西方多种文学理论的共同交融43-51
  • 二、传统中国文学理论的借鉴与吸收51-57
  • 第二节 宏观层面:中西哲学思想的融合57-66
  •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渗透58-61
  • 二、西方哲学思想的融合61-66
  • 第四章 宇文所安《文心雕龙》研究的启示66-77
  • 第一节 宇文所安研究的新空间66-71
  • 一、为传统《文心雕龙》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起点66-69
  • 二、为中西文论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空间69-71
  • 第二节 宇文所安研究需要谨慎注意之处71-77
  • 一、过度诠释问题72-75
  • 二、盲目崇拜问题75-77
  • 结语77-79
  • 参考文献79-86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86-87
  • 致谢87-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玮;;推敲“自我”——读宇文所安《中国“中世纪”的终结》[J];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03期

2 蒋艳萍;;宇文所安跨文化文学解读模式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邹广胜;;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宇文所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几个基本主题[J];学术月刊;2008年09期

4 魏家海;;宇文所安的文学翻译思想[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殷晓燕;;他者视野下经典作家的解构与建构——论汉学家宇文所安的经典作家观[J];兰州学刊;2013年01期

6 ;宇文所安[J];现代语文;2006年06期

7 邹广胜;;宇文所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几个基本主题[J];文史知识;2009年01期

8 王晗;;宇文所安“第四种方法”的启示[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00期

9 蒋蓝;;作为他山之玉的宇文所安[J];青春;2013年02期

10 谷鹏飞;;新批评抑或解释学: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研究方法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晗;;宇文所安“第四种方法”的启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立 新华社特稿;宇文所安:为唐诗而生的美国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赵玫;晓菲和宇文所安在哈佛[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裴蕾;今天的杜诗不是唐朝原味[N];四川日报;2008年

4 廖伟棠;为什么是“晚唐”[N];东方早报;2011年

5 冯金红;宇文所安:激活中国传统的“异乡人”[N];中华读书报;2014年

6 陈平原;有师自远方来[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寅;“如果美国人懂一点唐诗……”[N];南方周末;2007年

8 本报记者 傅小平;学术研究不要盲目崇洋[N];文学报;2007年

9 张定浩;解构主义的招数[N];文学报;2013年

10 郑周明;花粉综合征[N];文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小亮;论宇文所安的唐代诗歌史与诗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葛红;宇文所安唐诗史方法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高超;宇文所安唐诗研究及其诗学思想的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洲;宇文所安的《文赋》译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思萌;论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研究方法及启示[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计美丽;举隅法与宇文所安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李倩;论宇文所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断片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王黎黎;宇文所安盛唐“京城诗”研究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曹露;论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的汉魏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然诺;后现代视域中的宇文所安的唐文学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付晓妮;论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的解读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易霞;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思想的诠释之再诠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彭闹;论宇文所安的唐代文学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72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72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0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