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文电影文学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7:29
本文关键词:朱天文电影文学创作研究
【摘要】:朱天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新电影”领潮导演侯孝贤的御用编剧。与台湾新电影所倡导的朴素自然、淡雅幽静的美学理念一致,朱天文的电影文学创作也呈现出细腻抒情、淡泊悠远的特质。她对台湾本土有着深沉的关注,乡村中被婚姻捆缚压迫的女性、迷茫疯长中的少年,都市现代转型期的碰撞,边缘人的维艰与突围等题材都被她以细腻抒情的笔触展现出来。朱天文的电影文学创作处在其前期青春小说和后期都市小说之间。创作时间的承上启下,书写经验的积累和连贯性,使其电影小说和剧本创作产生了明显的承续关系。简言之,电影剧本承袭了前期小说的故事情节淡化、温情主义特点,而其独有的电影视觉、镜头语言等因素又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了都市小说创作中。可以说,因为兼具小说家与编剧双重身份,朱氏电影剧本也有了独特的双重性,既保持着细腻朴素的散文笔触,又不失戏剧张力,既属于纯文学范畴,又符合电影市场化的要求。因为电影剧本属于影视文本,需具影视表现力。在这一点上,朱天文与侯孝贤导演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侯孝贤对朱天文的书写风格十分认可,二者秉持着共同的写实和批判现实的美学精神,确立了生活抒情诗般的艺术基调,引领了台湾新电影的浪潮,奉献了《最好的时光》等诸多优秀作品。本文尝试以朱天文电影小说与剧本为研究主体,多方位探究其文本形态、本土关注、与前后期小说的承续关系及影视呈现,挖掘其长期被忽视的独特艺术价值,确立其在朱天文文学创作历程中的位置,并从台湾文学史和电影史的交叉时空中,探讨小说家与编剧身份完美融合的朱天文电影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定位。
【关键词】:电影文学 本土关注 散文化 影视呈现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1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阐释7-9
- 1.2 论文创新与问题意识9-11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11-13
- 第2章 朱天文电影文学创作的母题书写与本土关注13-32
- 2.1 电影小说与剧本的三种形态14-20
- 2.1.1 朱氏电影小说创作梳理14-16
- 2.1.2 小说改编与原创的电影剧本16-20
- 2.2 形象独特的人物系列20-25
- 2.2.1 处在成长迷失与叛逆中的少年20-22
- 2.2.2 受到婚姻束缚的青年女性22-23
- 2.2.3 游荡在乡村与都市之间的边缘人23-24
- 2.2.4 默默相守的爱恋中人24-25
- 2.3 眷恋台湾的本土关注25-32
- 2.3.1 深植于心的眷村情结25-28
- 2.3.2 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28-29
- 2.3.3 对乡村与都市二元对立的聚焦29-32
- 第3章 朱天文电影文学与前后期小说的承续32-46
- 3.1 前期青春小说艺术手法的运用32-37
- 3.1.1 故事情节的淡化32-34
- 3.1.2 温情主义的延承34-36
- 3.1.3 散文化的叙事模式36-37
- 3.2 后期都市小说创作对电影艺术的借鉴37-42
- 3.2.1 丰富独特的电影素材37-39
- 3.2.2 生动具现的主体画面39-41
- 3.2.3 戏剧冲突与情节的淡化41-42
- 3.3 小说与电影文学创作的思想过渡与交融42-46
- 3.3.1 由传统“士”向乡土再转为都市批判的思想过渡42-44
- 3.3.2 始终关注人与人性的思想交融44-46
- 第4章 朱天文电影文学的影视呈现46-62
- 4.1 编剧与导演的合作与互相影响47-53
- 4.1.1 朱氏抒情风格对影片的浸润48-51
- 4.1.2 侯式电影思维在朱天文文本中的体现51-53
- 4.2 共同的电影艺术美学追求53-58
- 4.2.1 零度旁观者的视角53-54
- 4.2.2 聚焦社会边缘人54-56
- 4.2.3 写实与批判现实的美学追求56-58
- 4.3 朱侯“珠联璧合”的电影艺术创作根源探究58-62
- 4.3.1 “外省人”的共同身份58-59
- 4.3.2 朱天文对侯孝贤的积极配合和研究59-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附录:朱天文电影作品年表68-6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慰川;论侯孝贤的得与失——兼谈电影的艺术性与观赏性之关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684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8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