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你在高原》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11:24

  本文关键词:《你在高原》意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你在高原》 张炜 意象


【摘要】:张炜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现已发表作品一千三百余万字,在国际国内文坛享有很高声誉。耗用二十年时光写成的长篇系列小说《你在高原》被张炜先生自己称为“长长的行走之书”,自出版以来获得了诸多奖项。由于《你在高原》出版于2010年,距今时间较短且全书篇幅较长,通读一遍即需耗费大量精力,所以对它的研究尚不完备。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以《你在高原》中的一部或几部为研究对象,或只研究作品中的某一个意象,而未见以整部作品中的意象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本文将《你在高原》全书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意象进行研究,解释它们的寓意及存在价值,进而挖掘其审美价值,探究其当下意义。本篇论文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意象”概念探究。本章从历史上关于“意象”的讨论入手,梳理“意象”的概念和“意象”在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而引出对张炜《你在高原》意象的讨论。在此章节中引入汪裕雄先生对审美意象的分类,为本篇论文的“意象”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为知觉性意象研究。本章对《你在高原》中的知觉性意象进行研究,共分为三节:“融入野地”、“平原在脚下,高原在远方”、“家族”。“橡树路”与“葡萄园”这两个对立的意象分别代表了城市与乡野、邪恶污浊与纯洁自然,这两个意象的对比研究是为了展现《你在高原》中城乡发展产生的矛盾。“平原”和“山地”就在脚下,它们象征着当下的生活,“高原”则是遥远的,它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高原精神”在此章节被提出。本文以精神信仰为依据,将作品中的“家族”划分为“革命者家族”和“知识分子家族”。无论是“革命者家族”,还是“知识分子家族”,都存在正直的人和家族中的害群之马。第三部分为想象性意象研究。本章对《你在高原》中的想象性意象进行研究,共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对“爱”这个意象的研究,认为“爱”可分为“对异性的爱”“对朋友的爱”“父爱和母爱”。第二节对“走”这个意象进行研究,认为“走”即是“出走”,是对当下生活的逃离,也是对未来的探索。第四部分为《你在高原》中意象的审美价值及意义。首先对《你在高原》中意象的审美价值进行研究,然后指出作品中出现的意象对人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最后,结语总结全文。
【关键词】:《你在高原》 张炜 意象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绪论12-19
  • 一、本论题的研究现状12-16
  • 二、本论题的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16-17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17-19
  • 第一章 “意象”与《你在高原》19-24
  • 第一节 关于“意象”的讨论19-21
  • 第二节 “意象”与《你在高原》21-24
  • 第二章 知觉性意象研究24-39
  • 第一节 无法“融入野地”的无奈24-29
  • 一、“橡树路”24-26
  • 二、“葡萄园”26-27
  • 三、与乡野密切交融27-29
  • 第二节 平原在脚下,高原在远方29-33
  • 一、“平原”和“大山”29-31
  • 二、“芦青河”31-32
  • 三、“高原”32-33
  • 第三节 “家族”33-39
  • 一、革命者“家族”33-36
  • 二、知识分子“家族”36-39
  • 第三章 想象性意象研究39-48
  • 第一节 “爱”39-43
  • 一、异性之间的爱39-40
  • 二、朋友之间的爱40-41
  • 三、父爱和母爱41-43
  • 四、“爱力”43
  • 第二节 “走”43-48
  • 一、祖孙三代的“出走”44-45
  • 二、“出走”的原因45
  • 三、是“出走”还是“逃离”?45-47
  • 四、“出走”之后的思考47-48
  • 第四章 《你在高原》中意象的审美价值及当下意义48-61
  • 第一节 《你在高原》意象的审美价值48-49
  • 第二节 《你在高原》意象的当下意义49-61
  • 一、对现实生活中不良风气的批判50
  • 二、对“根”的追寻50-53
  • 三、对本真和理想的坚持53
  • 四、对道德的拷问53-57
  • 五、对生态批评的实践57-61
  • 结语61-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瀚;赵伶俐;汪宏;;心理学视域中的科学意象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S2期

2 李俊;杨雨;;南宋遗民词人意象研究综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马薇;;晚唐诗歌中的夕阳意象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4 罗建新;;楚辞意象研究综述[J];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3期

5 杜兆菡;;南朝乐府动物类意象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6 韩芳;;20世纪90年代以来梧桐意象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7 莫先武;;新时期来意象研究三种策略及反思[J];社会科学家;2011年03期

8 陆晓春;童晓峰;;元代作家陈基的散文意象研究[J];求实;2013年S2期

9 金声;艺术意象研究述评[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0 梁宇峰;;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鹤”意象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星;;凭着爱的名义写诗——方敬诗歌现代性意象研究[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锋杰 莫先武;援“诗”入“学”的创造[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凯盈;《你在高原》意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董艾冰;唐诗中的鹤意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3 魏琛;转型期中国新诗之石头意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杨微;唐代蝉意象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艳;古代文学作品中“莲”意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孙芳;唐代思乡诗之意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余小敏;《冷山》中的色彩意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张莉娜;论日本汉学界的唐诗意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建辉;唐诗马意象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08年

10 董丽娜;中国文学中的桂花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8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88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4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