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文艺创作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理想
本文关键词:冯梦龙文艺创作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理想
更多相关文章: 冯梦龙 禅宗故事 通俗文学 审美理想 救世主张
【摘要】:冯梦龙在"三言"中收录并改编的"吕纯阳飞剑斩黄龙"故事,是反映佛教宗旨和立场的宋代说白话作品。而作为一位传统士子,站在佛教立场编撰此则小说,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底层的生活经历,孕育了他尽力满足普通民众精神需求的通俗文艺审美观。二是晚明时期的内忧外患和禅悦士风的盛行,促使其小说创作与禅宗故事联姻。三是目睹明末政治腐败与社会颓废,希冀借助佛教因果报应思想来匡扶人心,实现其文艺救世主张。
【作者单位】: 江西省大余县大余中学;江西省赣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冯梦龙 禅宗故事 通俗文学 审美理想 救世主张
【分类号】:I207.41
【正文快照】: 一、从冯梦龙编撰《吕纯阳飞剑斩黄龙》说起冯梦龙在著名的“三言”中编撰的拟话本小说《吕纯阳飞剑斩黄龙》,其原型出自于宋代禅宗灯录所记载的“吕岩参黄龙”故事。由于故事趣味性强,加上文体通俗易读,不仅深得当时广大百姓喜爱,而且对后世文人也产生重要影响。如清人彭定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灿朝;求真创新 梦龙现形——评聂付生《冯梦龙研究》[J];云梦学刊;2005年06期
2 ;冯梦龙研究述略——记全国冯梦龙学术讨论会[J];江苏社联通讯;1985年12期
3 王凌;冯梦龙麻城之行——冯梦龙生平及思想探幽之二[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8年04期
4 王凌;;“畸人”冯梦龙的创作高峰期——冯梦龙生平和思想探幽之四[J];汕头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5 王凌;;冯梦龙与侯慧卿[J];文学评论;1989年04期
6 木易;;也谈冯梦龙同名异人问题[J];学术研究;1990年06期
7 齐裕q ,包绍明;冯梦龙研究的可喜收获——评《畸人·情种·七品官》[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2年05期
8 陶青,熊笃;冯梦龙的政治思想[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9 冯楠,余宏模;冯梦龙写了一本鲜为人知的通俗文学著作[J];贵州文史天地;2000年01期
10 周群;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及其儒学根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州市相城区委书记 曹后灵;相城:做靓冯梦龙文化[N];光明日报;2014年
2 任国征;冯梦龙如何看待“子路结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阿袁;冯梦龙的经学力作[N];中华读书报;2013年
4 张立敏 中国艺术研究院;再论子路的帽子及冯梦龙的“观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嵘;试论冯梦龙“三言”与《情史》中的开明官员形象[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胡单芳;通俗·言情·达理—冯梦龙民间审美观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黄晗曲;冯梦龙的文化行为与文化人格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张小龙;冯梦龙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展菲;冯梦龙的经学思想对情教观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年
6 霍省瑞;冯梦龙情教与名教之矛盾思想[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晓茹;论冯梦龙的小说理论[D];新疆大学;2006年
8 杨坤;从“三言”看冯梦龙作品中的“雅”“俗”调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媛婷;从“三言”看冯梦龙思想的复杂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何悦玲;冯梦龙“情教观”辨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25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2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