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宋代南渡词人的漂泊情怀

发布时间:2017-08-24 08:44

  本文关键词:论宋代南渡词人的漂泊情怀


  更多相关文章: 南渡词人 南渡词 漂泊情怀 意象


【摘要】:“靖康之变”致使北宋被金朝所灭,正处于盛年的词人们随宋室南渡。他们的生活状态、思想意识、词作风格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暂停了北宋后期的靡靡之声,而奏响了亡国流离的哀音。近现代对这一时期词人与词作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在绪论部分对先贤的成果加以概括。不过这些研究论文与著作大多集中在时代特征、英雄词、隐逸词以及单个词人的研究,主要描写行旅,漂泊只是作为行旅的一部分,没有给予太多关注。王兆鹏先生的《南渡词人群体研究》中有一章专门描写漂泊者的心态,值得借鉴。“论南渡词人的漂泊情怀”就是对南渡时期以“漂泊”为主要内容的词进行的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揭示“漂泊”对词在创作方面的影响。着眼于词人内心的苦闷与孤独的心境,从漂泊情怀的角度出发探讨是对南渡词研究的一个不同角度的理解。南渡词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乱世中不得不迅速适应环境,转变自我,而始终挥散不去萦绕在他们心上的漂泊情怀。本文从南渡的时代背景、词人的生平事迹和意象的角度出发,以朱敦儒、李清照、张元^y三位著名的南渡词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他们南渡前后的生活经历,举例赏析其抒发漂泊情怀的词作,从词人的心路历程中感受那一时代的痛楚。通过对其他南渡词人的词作的分析,挑选出抒发漂泊情怀的词作进行研究,把能够体现漂泊情怀的意象梳理划分成孤雁、梅花、舟船、长安、云水五种,逐一分析,走进词人情感深处,体会其中的漂泊之情。把握“漂泊”的思想与艺术规律,彰显南渡词人的“漂泊情怀”对宋代词坛的意义、作用及影响。
【关键词】:南渡词人 南渡词 漂泊情怀 意象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前言6-10
  • 一、漂泊的涵义与使用6-7
  • 二、研究现状7-8
  • 三、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8-10
  • 第一章 宋代南渡的历史背景10-13
  • 第一节 靖康之变10-11
  • 第二节 南渡词人的命运11-13
  • 第二章 南渡词人的漂泊情怀13-28
  • 第一节 朱敦儒的漂泊情怀13-18
  • 一、生平经历13-14
  • 二、漂泊之歌14-18
  • 第二节 李清照的漂泊情怀18-22
  • 一、生平经历18-19
  • 二、漂泊之歌19-22
  • 第三节 张元^y的漂泊情怀22-26
  • 一、生平经历22-24
  • 二、漂泊之歌24-26
  • 第四节 其他南渡词人及其漂泊情怀26-28
  • 第三章 南渡词人表达漂泊情怀的常用意象28-37
  • 第一节 孤雁意象28-30
  • 第二节 梅花意象30-31
  • 第三节 舟船意象31-32
  • 第四节 长安意象32-34
  • 第五节 云水意象34-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1-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万里;朱敦儒词之我见[J];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2 王桢;;浅析朱敦儒隐逸词[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陈丽娟;;朱敦儒三召不起的缘由探赜[J];兰台世界;2007年04期

4 沈文凡;彭飞;;南渡词人朱敦儒悲剧心理及其艺术表征[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杜霖;;论朱敦儒南渡初期的爱国词作[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房日晰;;朱敦儒三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廖冬萍;;朱敦儒两度隐逸探微[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3期

8 章辉;;朱敦儒的休闲美学[J];美与时代(上);2012年05期

9 张叔宁;论朱敦儒的晚期隐逸词[J];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10 田耕宇;隐逸观念的新变──从朱敦儒隐逸词谈中唐后的隐逸[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青;梦魂摇曳橹声中[N];福建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冬萍;朱敦儒嘉禾之隐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桢;浅论朱敦儒其人其词[D];西北大学;2004年

3 马建平;论朱敦儒及其词[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辛明静;论宋代南渡词人的漂泊情怀[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曾淑萍;朱敦儒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铁娜;论朱敦儒的隐逸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旭献;接受史视野中的朱敦儒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8 季夫萍;乱离时代的“尘外之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梅楠;朱敦儒及其《樵歌》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韩小兵;希真词意象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0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30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