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戏剧现代性与戏剧精神: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的反思与批判

发布时间:2017-09-01 05:03

  本文关键词:戏剧现代性与戏剧精神: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的反思与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十七年 社会主义戏剧 戏剧现代性 戏剧精神


【摘要】: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在现代性诉求方面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关注人的个体尊严和生存状态,彰显人的个性和自由,肯定人对民主、平等、正义等生存权利的追求等。其反现代性的方面主要表现为"革命"思维统摄了整个戏剧活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逻辑、戏剧批判精神的失落、创作者的主体性被僭越等反映出政治对"人"的压抑。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其现代性和反现代性的特征始终交织在一起,但它整体上所具有的反现代性内涵,使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自"五四"以来的"人的文学"传统。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十七年 社会主义戏剧 戏剧现代性 戏剧精神
【分类号】:I207.3
【正文快照】: 从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总体进程来看,戏剧经历了五四时期、抗战时期等重要阶段,发展到十七年时期,则面临着继承五四传统与接受主流政治话语洗礼之间的矛盾。戏剧应该担负的文化传播功能和它应当宣传的价值观念,成为了戏剧界重点思考的问题。而戏剧“应当做什么”和“只能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换生;论先锋文学与人道主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涂途;;蔡仪美学观的启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朱献贞;;否定还是应该继承?——关于1980年代文学的启蒙精神[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朱立元;孙士聪;刘凯;;试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的大发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涂途;;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本体论——蔡仪美学观的启示[J];武陵学刊;2010年03期

6 徐慧琴;;试论20世纪游记散文的精神主体性追求[J];沧桑;2010年04期

7 徐国源;论朦胧诗的主体寻求与建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黄文祥;“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及意义[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江腊生;;世纪末的诱惑与选择——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土存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陈其相;;始终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地位——驳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种种责难[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黄平;;“文本”与“人”的歧途——“新批评”与八十年代“文学本体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6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诚;;30年来文学本体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孙德喜;;姚雪垠与刘再复论争的反思[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锋杰;;百年现代文论对于“文以载道”的批判[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九辑)——中国文化的价值论与文体论[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惠;“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鲁美妍;当代知识分子小说60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迟蕊;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颖华;沈从文文学经典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强向丽;论新时期政治抒情诗[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宇;主体性建构写作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磊;论贾平凹散文的主体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党丛丛;哈贝马斯主体间性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罗建维;中国新世纪启蒙文学转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周玲玲;论城乡意识与中国1930年代文学[D];南京大学;2011年

8 唐蕾;中国“新感觉派”研究史论[D];南京大学;2011年

9 吴忻;论聂鲁达诗歌的主体性表现[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韦凤彩;论凌力长篇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与“文明”视角[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四平;;杨四平评语:反现代性的现代性[J];诗潮;2007年05期

2 韩娟;;乡土视角下的反现代性姿态[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王玉宝;;被宏大叙事遮蔽的温柔暴力——《哦,香雪》中的反现代性倾向[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10期

4 石志浩;刘志强;;从“解构主义”倾向谈钱钟书“反现代性”[J];语文学刊;2011年05期

5 杨厚均;沈从文文艺观中的反现代性倾向[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6 余新明;;论学衡派的历史错位——反现代性[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王德领;;反现代性的写作:“人”与“物”关系的重新定位[J];小说评论;2012年05期

8 何国辉;流落都市——张稼文《我是我从未遇到的人》的反现代性内涵[J];当代文坛;1998年03期

9 柳传堆;;乡村与都市的双栖生活:沈从文的现代性与反现代性[J];三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逄增玉;略论现代中国的“反现代性”文化思潮[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红旗;;残雪小说:反现代性的异端境界[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郁;鲁迅拓展了语言表达的潜能[N];文艺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长春;透视《边城》论沈从文小说的反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道友;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悖论[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迎;乡村守望与现代批判[D];郑州大学;2011年

4 臧海涛;永不停息的跋涉之路[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70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70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