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北宋隐逸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21:37

  本文关键词:北宋隐逸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宋 隐逸词 内容 艺术风貌 影响


【摘要】:隐逸词是唐代词文体出现后逐渐兴起的一种文学类型,最早的文人隐逸词可追溯到中唐张志和的五首《渔歌子》,与民间《敦煌曲子词》中的五首隐逸词共同确立了隐逸词的源头。北宋是隐逸词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文章首先将界定隐逸词的概念与范围,从而追溯隐逸词的起源,并以北宋隐逸词文本为基础,统计北宋隐逸词的创作情况,从历时的角度探讨北宋隐逸词的继承性和新特点。北宋隐逸词在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诗经》和《庄子》的影响,《诗经》是中国隐逸文学的开端,在隐逸主体、题材内容和隐逸意象上都呈现出较为成熟的面貌;《庄子》最先系统地阐述了隐逸思想,而它追求的逍遥、无为境界与北宋隐逸文人淡泊自适的心理十分契合,北宋隐逸词在内容、形式和隐逸心境上都体现出对这两部作品的继承性。根据词作的内容大致可将北宋隐逸词分为表现闲适之乐,抒发失意之悲和直陈隐志之坚三类。闲适之乐既有通过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的描写来表现的,也有通过隐括前人诗文来表现的;失意之悲既包括词人在羁旅过程中由于政治理想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心理和思乡、思归之情,也包括由于时光飞逝、离合匆匆带来的失落、虚无感;直陈隐志之坚的词作主要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这种坚定的隐志主要来自领会名利虚无、时光飞逝后的彻悟与通达。在北宋隐逸词中还有少量以劝诫和游仙为主题的词作,词人在词中将现实世界升华为隐逸世界,想象着脱离世俗困扰的自在生活,目的是劝人归隐。北宋隐逸词在艺术风貌上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首先是被北宋特殊社会背景和文化心理赋予了新内涵的“桃源”、“武陵”意象;其次是在北宋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和思想合流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佛禅玄道式的语言;此外北宋隐逸词还有着放旷超逸的整体风格和含蓄空漠的情感表达。北宋隐逸词是隐逸词从发端到成熟历程中的转折点,不仅开隐逸词(?)括之风,且在内容、形式和艺术上都有全面进步,为隐逸词在南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南宋隐逸词基本继承了北宋隐逸词的创作模式,在具体的词人词作和整体的文学风格上也受到了影响。
【关键词】:北宋 隐逸词 内容 艺术风貌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2
  • 一、隐逸、隐逸文学与北宋隐逸词概说9-10
  • 二、北宋隐逸词研究现状10-11
  • 三、北宋隐逸词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1-12
  • 第一章 北宋隐逸词的发展渊源12-23
  • 第一节 北宋隐逸词与《诗经》12-18
  • 第二节 北宋隐逸词与《庄子》18-23
  • 第二章 北宋隐逸词的内容23-33
  • 第一节 表现闲适之乐24-28
  • 第二节 抒发失意之悲28-31
  • 第三节 直陈隐志之坚31-33
  • 第三章 北宋隐逸词的艺术风貌33-43
  • 第一节 独特的隐逸意象33-35
  • 第二节 佛禅玄道式的语言35-38
  • 第三节 放旷超逸的整体风格38-40
  • 第四节 含蓄空漠的情感表达40-43
  • 第四章 北宋隐逸词对南宋隐逸词的影响43-51
  • 第一节 开摹仿与隐括之风44-46
  • 第二节 题材与风格的延续46-47
  • 第三节 苏轼与柳永的影响47-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北宋隐逸词创作情况统计表55-61
  • 致谢61


本文编号:787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87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b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