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桃花女”故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1:17

  本文关键词:“桃花女”故事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桃花女 民间信仰 民间女性 民间文艺


【摘要】:20世纪20年代,民俗学的研究逐渐引起现代学者的关注。在20年代北京大学民俗刊物《歌谣周刊》中,顾颉刚先生的文章《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中从历史演进与地域流播纵横两个系统对这一故事进行详尽地梳理,不仅为民俗学中研究俗文学传统故事提供了好的研究方法,也推动了当代俗文学传统故事的研究进程。此后有学者借鉴其研究方法对“祝英台”故事、“牛郎织女”故事、“白蛇传”故事等俗文学传统故事从多方面、多角度不断地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即以元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桃花女”故事为研究对象,希冀在借鉴先前学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梳理“桃花女”故事流传的地域和历史系统。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观察这一故事,溯其源头,理其版本,追其流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桃花女”故事中所体现出的民俗信仰及其与民间女性的问题;探究不同民间文艺形式中的“桃花女”故事,以及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变化与发展的艺术规律。文章分为六个部分:引言,第一章“桃花女”故事的流传概况,第二章“桃花女”故事中的民俗信仰,第三章“桃花女”故事与民间女性问题,第四章不同民间文艺形式中的“桃花女”故事,结语。引言部分阐述“桃花女”故事当前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一章,按照所搜集到的“桃花女”故事将其从元、明、清到近现代进行梳理,同时从地域系统厘清该故事由南及北的流播。在此基础上,得出“桃花女”故事从元到近现代一直流传不息,且故事遍布中国南北地域,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力。第二章,从“桃花女”故事中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入手,得出故事的形成受到原始巫术、道教文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故事中的民间习俗、信仰的具体体现及对后世民间社会风俗习惯,尤其是民间的婚俗产生的影响。第三章,探讨“桃花女”故事中体现的民间女性问题。故事中桃花女与周公斗法过程中总是略胜一筹,在男权社会中,出现了桃花女这样一个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形象尤为人关注。本章在探究桃花女这样一个民间女性独特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得出桃花女是一个道教文化影响下的民间道教女仙。同时,试图从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影响下的民间女性问题做了比较研究,得出道教思想影响下民间女性有着张扬的个性。“桃花女”故事存在于不同形式的民间文艺作品中,小说、鼓词、宝卷、地方戏、民间传说等。通过对同一故事在不同民间文艺形式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及各种民间文艺形式之间的融合作比较研究,得出形式对“桃花女”故事有一定的规约性;“桃花女”故事有着丰富的主题;不同地域的文化信仰、生活习俗是故事改编的一个重要因素等。结语,通过对“桃花女”故事不同民间文艺形式内容的探讨,总结出“桃花女”故事是一个集民间风俗、信仰于一体的典型案例;桃花女在故事中的种种表现折射出民间女性的社会命运问题;同时,从对不同民间文艺形式的比较分析,总结其发展变化的艺术规律。
【关键词】:桃花女 民间信仰 民间女性 民间文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7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8
  •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2-13
  • 2、国内外研究动态13-18
  • 第一章 “桃花女”故事流传概况18-24
  • 1.1 “桃花女”故事在不同时期的传播18-22
  • 1.1.1 “桃花女”故事在元代的流传概况18
  • 1.1.2 “桃花女”故事在明代的流传概况18-19
  • 1.1.3 “桃花女”故事在清代的流传概况19-21
  • 1.1.4 “桃花女”故事在近现代的流传概况21-22
  • 1.2 “桃花女”故事在不同区域中的流传22-24
  • 1.2.1 “桃花女”故事的产生地22
  • 1.2.2 “桃花女”故事中交代的发生地22-24
  • 第二章 “桃花女”故事中的民俗信仰24-43
  • 2.1 “桃花女”故事的产生24-28
  • 2.1.1 原始巫术的残留24-26
  • 2.1.2 元代道教的影响26-28
  • 2.2 “桃花女”故事与民俗、民间信仰的融合28-43
  • 2.2.1 故事中神灵信仰与民俗的交融29-33
  • 2.2.2 “桃花女”故事与民间婚俗的交融33-39
  • 2.2.3 故事中习俗的流传与变异39-43
  • 第三章 “桃花女”故事与民间女性问题43-52
  • 3.1 桃花女的源出——民间道教女仙43-44
  • 3.2 桃花女的功能一法力无边,赐福民众44-48
  • 3.2.1 用法术来造福45-46
  • 3.2.2. 对男权社会的挑战46-48
  • 3.3 桃花女的价值—浪漫的反抗、幻想的胜利48-52
  • 第四章 不同民间文艺形式中的“桃花女”故事52-73
  • 4.1 “桃花女”小说52-59
  • 4.1.1 三种“桃花女”小说之分析53-57
  • 4.1.2 三种“桃花女”小说之比较57-59
  • 4.2 “桃花女”鼓词59-62
  • 4.2.1 鼓词《阴阳斗》59-60
  • 4.2.2 小说《阴阳斗》与鼓词《阴阳斗》之比较60-62
  • 4.3 元杂剧《桃花女》62-64
  • 4.3.1 “桃花女”故事出现在元杂剧的原因62
  • 4.3.2 元杂剧《桃花女》分析62-64
  • 4.4 《桃花宝卷》64-69
  • 4.4.1 “桃花女”故事进入南方宝卷65-66
  • 4.4.2 宝卷对“桃花女”故事的影响66-69
  • 4.5 “桃花女”相关地方戏69-71
  • 4.5.1 “桃花女”地方戏产生背景69-70
  • 4.5.2 各种“桃花女”地方戏之比较70-71
  • 4.6 桃花女民间传说故事71-73
  • 结语73-74
  • 参考文献74-7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8-79
  • 致谢79-80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80-81
  • 承诺书8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一鸣;社会性别与性别诗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二[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黄斌;;《桃花女》杂剧“七星掌命”信仰研究[J];新学术;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791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91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