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赛金花形象生成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23:08

  本文关键词:赛金花形象生成演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赛金花 形象 生成 演变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晚清女性赛金花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生成和演变。研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赛金花形象的生成,主要通过对各种文学文本中赛金花形象进行分析来总结;二是赛金花形象的演变,在总结赛金花形象生成的基础上对赛金花形象的发展进行梳理,并探究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史传中赛金花形象及真实赛金花探究。首先将所有有关赛金花的文章进行汇总,并将这些文章进行分类,便于后续对真实赛金花和文学作品中的赛金花形象进行研究;其次分析史传中的赛金花形象;最后根据史传及各类研究文章探究真实的赛金花。需说明的是:对赛金花真实形象的探究是研究赛金花形象生成演变的起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章为晚清文学作品中的赛金花形象。叙述了晚清赛金花形象的生成过程,总结晚清赛金花形象的发展和演变,继而探究原因。晚清的文学作品中赛金花的形象均为淫荡、不知廉耻、贪恋钱财享乐、泼辣、凶狠的负面形象。产生此负面形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总结了民族主义、男尊女卑、消闲风气、作家自身影响、小说创作需要这五个方面的因素。第三章为民国时期文学作品中赛金花形象。这一时期赛金花的形象产生了分化,出现了融合发展的趋势。除了延续晚清对赛金花负面形象的描写外,还出现了赞扬赛金花以及对赛金花保持了中立态度的作品。赛金花形象在这一时期出现分化的原因主要有作家关注点的转变、英雄情结的影响、鸳鸯蝴蝶派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作家自身创作计划和自身意识的影响等。第四章为改革开放后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的赛金花形象。分析了这一时期各种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赛金花形象,总结这一时期赛金花形象发展和演变的特点并探究原因。这一时期赛金花形象最重要的突破是出现了一些女性作家以女性视角、通过女性话语来书写赛金花的作品,使赛金花的文学形象继续向前发展。赛金花的文本形象之所以在这一阶段实现突破是由于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和影视剧受众的类比心理及价值观的影响。
【关键词】:赛金花 形象 生成 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选题背景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三、理论意义及研究思路12-15
  • 第一章 史传中赛金花形象及真实赛金花形象探究15-39
  • 第一节 沧海拾遗——赛金花各文本之整理15-18
  • 第二节 史传中的赛金花形象18-28
  • 第三节 史传中赛金花形象差异原因以及真实的赛金花28-39
  • 第二章 晚清文学作品中的赛金花形象39-67
  • 第一节《孽海花》的创作及其中傅彩云形象39-50
  • 第二节 袁囯笔下的赛金花形象50-56
  • 第三节 晚清诗词传记中的赛金花形象56-62
  • 第四节 晚清文学文本中赛金花形象传播特点及形成原因62-67
  • 第三章 民国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赛金花形象67-107
  • 第一节 民国小说中的赛金花67-84
  • 第二节 话剧、戏曲中的赛金花84-92
  • 第三节 民国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赛金花92-99
  • 第四节 民国时期文学作品中赛金花形象传播特点及成因探析99-107
  •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文学作品中及影视作品中的赛金花形象107-123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文学作品中的赛金花形象107-117
  • 第二节 影视作品中的赛金花形象117-119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文学作品中赛金花形象特点的演变及原因119-123
  • 结语123-125
  • 参考文献125-13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31-132
  • 致谢1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德铎;;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读《续孽海花》[J];读书;1981年02期

2 安慧琴;评历史剧《赛金花》[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4年03期

3 王澈;谢小华;;赛金花虐妓致死甘结[J];历史档案;2008年04期

4 陈辽;《轰天雷》、《孽海花》《续孽海花》比较[J];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02期

5 陈则光;;论历史讽喻剧《赛金花》[J];文学评论;1980年02期

6 肖杉;;历史与讽喻:潜隐在夏衍历史剧创作中的困境[J];浙江师大学报;1991年03期



本文编号:794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94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5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