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台阁体诗学“性情之正”的渊源及缺失
本文关键词:论明代台阁体诗学“性情之正”的渊源及缺失
【摘要】:明初台阁体诗歌在宋元理学性情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性情之正"的诗学观念,台阁馆臣对此有较多论述。其诗歌创作也一直深受"性情之正"观念的影响,要求诗歌考见王政得失、治道盛衰;止乎礼义、辅于世教。因此,台阁体诗歌被封闭在儒家伦理道德的狭窄圈子里,而不能很好地表现作者的真实情感,同时也割裂了中国传统的诗学观念,导致了诗风的平易雍容,降低了诗歌的品位,在艺术上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后世诗人对此皆有强烈的不满,他们或以实际的创作,或以成熟的理论,给予了批评和改革,使中国诗歌走出了台阁体的偏执与低谷。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台阁体 “性情之正” 理学渊源 艺术缺失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明初台阁体文学创作的主体是散文,诗歌创作历来被学者们所轻视。清人沈德潜等人编选《明诗别裁集》就很少收台阁体诗歌,认为台阁体诗使得真诗渐亡。他们说:“永乐以还,尚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靡然和之,相习成风,而真诗渐亡矣。”[1]5920世纪30年代左右,大多学者对台阁体文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精耕;;明代“台阁体”的相关问题浅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 汤志波;;台阁体研究现状补述及反思[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何宗美;;“台阁体”命名的还原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汤志波;;永成间帝王与台阁体兴衰[J];文艺评论;2013年06期
5 史小军;张红花;;20世纪以来明代台阁体研究述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郭万金;;台阁体新论[J];文学遗产;2008年05期
7 李双华;;论明代台阁体的政治文化基础[J];黑龙江史志;2009年24期
8 任永安;;明初越派文人与台阁体文学[J];理论界;2011年01期
9 何坤翁;;朱元璋对台阁体形成的基础作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何坤翁;;台阁体“三杨”二题[J];文艺评论;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智强;重新认识明代台阁体[N];中国商报;2003年
2 左东岭;朝代转折之际文学思想研究的价值与意义[N];光明日报;2007年
3 北京 焘如;一幅晚清书画[N];中国文物报;2011年
4 卢兴基;明代诗文的近代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燕娜;台阁体之美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庄书睿;杨荣诗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赵可君;明书家李东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4 朱桂芳;以杨士奇及其诗文为标本审视台阁体[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佩君;杨士奇台阁体诗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籍芳丽;明代文坛“三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99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79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