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回归生命存在,重构批评伦理——李德南的文学批评

发布时间:2017-09-07 05:05

  本文关键词:回归生命存在,重构批评伦理——李德南的文学批评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批评 硕士阶段 北馆 资源应用 专业训练 敢说真话 学院教育 云南人民 人文素养 南社


【摘要】:正近几年来,"80后"批评家以"北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南社(云南人民出版社)"为阵地迅速集结,一跃成为当代文学批评中一个充满无限活力和潜力的青年批评家群体,(1)李德南正是其中的翘楚之一。在我看来,李德南不仅具备了"80后"批评家所共有的学院教育背景,表现出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展示出敏诚多思、敢说真话的现实人格和批评品格,更体现出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一是硕士阶段的哲学专业训练,使其能够"把哲学资源应用到文学研究中,实现文学与哲学的综合";二是批评家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其能够在批评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文学批评;硕士阶段;北馆;资源应用;专业训练;敢说真话;学院教育;云南人民;人文素养;南社;
【分类号】:I206.7
【正文快照】: 近几年来,“80后”批评家以“北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南社(云南人民出版社)”为阵地迅速集结,一跃成为当代文学批评中一个充满无限活力和潜力的青年批评家群体,(1)李德南正是其中的翘楚之一。在我看来,李德南不仅具备了“80后”批评家所共有的学院教育背景,表现出过硬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南;;金理的学术研究与文学批评[J];东吴学术;2016年02期

2 李德南;;谢有顺文学批评的知识谱系与话语精神[J];创作与评论;2016年04期

3 李德南;;批评的愉悦[J];南方文坛;2015年04期

4 谢有顺;;沉默与发声——李德南的学术印象[J];南方文坛;2015年04期

5 张江;;关于“强制阐释”的概念解说——致朱立元、王宁、周宪先生[J];文艺研究;2015年01期

6 张江;;强制阐释论[J];文学评论;2014年06期

7 李德南;;昆德拉:大师的洞见与盲见[J];名作欣赏;2014年31期

8 张江;;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兼及中国文论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9 谢有顺;李德南;;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伦理的基本类型及其历史演变[J];文艺争鸣;2014年04期

10 李德南;;个体在世的体验之书——从存在论的角度解读《沙床》中的诸葛[J];南方文坛;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飞;;重建文学批评的“文学”本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托马斯·帕威尔;杨琼;刘华初;;文学作品意义之源——20世纪西方文论史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2 朱立元;;略论文学作品的意义生成——一个诠释学视角的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3 王熙恩;;作为乌托邦空间的文本及其阐释——审美现代性话语谱系中的詹姆逊[J];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05期

4 张树国;;《楚辞·大招》:汉高祖丧礼中的招魂文本[J];文学评论;2017年02期

5 高照成;;西方主体性与非历史化: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02期

6 王齐洲;;本体阐释 路在何方——对“强制阐释论”的冷思考[J];江汉论坛;2017年02期

7 赵雪梅;;强制阐释与文本批评[J];江汉论坛;2017年02期

8 袁渊;;试论作者意图与阐释标准[J];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02期

9 赖大仁;;文学本质论观念的历史嬗变及其反思[J];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01期

10 刘华初;;“文学作品意义之源”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江;;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兼及中国文论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2 朱立元;;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消极影响的反思性批判[J];文艺研究;2014年01期

3 刘再复;;《红楼梦》的存在论阅读[J];读书;2012年07期

4 孙绍振;;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5 曹顺庆;;唯科学主义与中国文论的失语[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6 谢有顺;;现实主义者王十月——主持人语[J];当代文坛;2009年03期

7 姚文放;;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8 伍茂国;;叙事伦理:叙事走向伦理的知识合法性基础[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谢有顺;;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J];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10 金理;;“新鲜的第一眼”与“生命的具体性”[J];南方文坛;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端家明;文学批评:走出困顿的沼泽[J];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杨尚梅;地方文学批评浅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赵慧平;关于文学批评研究的起点和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陈阳;摆脱文学批评不振局面的探讨[J];理论界;2004年04期

5 李丽芳;;需要概念越境的云南文学批评[J];当代文坛;2006年03期

6 汪旭东;;网络文学批评之我见[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吴俊;;新时代的文学批评[J];南方文坛;2009年05期

8 赵慧平;;关于文学批评本体研究的提问方式[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6期

9 陈海艳;王勤;;文学批评的特点[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王丹;;浅谈文学批评的尴尬[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志;;文学批评的批判品格:失落与寻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高明霞;;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古远清;;90年代的文学批评特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4 高楠;;走向解释的文学批评[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黄浩;;批评失语症——90年代文学批评把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高楠;;文学批评的问题场域[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7 於可训;;漫议文学批评的有效性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4)[C];2012年

8 余虹;;20世纪八九十年代澳门文学批评扫描[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9 黄念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10 王一川;;通向询构批评——当前文学批评的一种取向[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国昌;网络文学呼唤文学批评[N];人民日报;2010年

2 王春林;为当下的文学批评一辩[N];太原日报;2010年

3 高楠 王纯菲;文学批评的无用、用与有用[N];文艺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研;文学批评应具有探索意识和争鸣意味[N];辽宁日报;2011年

5 李桂玲;《当代作家评论》专题讨论重建文学批评[N];文艺报;2011年

6 余一力;文学批评的有效性与自由精神[N];文艺报;2012年

7 杜浩;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批评[N];河北日报;2012年

8 张剑虹;让文学批评回归批评本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9 闻言;向文学批评致敬吧[N];文艺报;2013年

10 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牛学智;文学批评不能随波逐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露;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大众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亚南;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4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5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青;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雪松;世纪之交的文学批评新潮[D];吉林大学;2009年

8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李春燕;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恒兴;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贺雨涵;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话语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慧tD;雷达—中国批评话语体系的建构者[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4 文雯;当代文学批评的评价取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杨维;文学批评动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静;传媒文学批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王敏;怪异理论视角的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显硕;巴人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胡涛;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丽;论认识论与体验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07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07555.html

上一篇:《秦楼月》传奇研究  
下一篇:小村的窨笼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7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