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张乔创作心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22:57

  本文关键词:张乔创作心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张乔 时代背景 创作心态 表现媒介 文化思想


【摘要】:晚唐寒士诗人张乔一生漂泊无定,艰于一第。早期与许棠隐居庐山读书,中年混迹于“九华四俊”与“咸通十哲”两大诗人群,唐末黄巢起义,张乔归隐九华山。晚唐社会乱象丛生、科场腐败,对于始终身处政治边缘、漂泊偃蹇的小诗人来说,其内心情感想必是丰富复杂的,而把握其创作心态对于有效研究张乔的诗歌,其重要性毋容置疑。以往的张乔研究重考证而轻思想,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关注张乔所在诗人群的整体性特征,缺乏对个体的探究;二是重视诗歌创作的分析,但未联系时代背景挖掘作者的创作心态,而是单纯地进行诗歌内容艺术的分析,显然有不足,同时也为本文研究留下了空间。因此,本文力图从张乔数量不多的作品中对其创作心态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单交代张乔生平、交游等情况。第二部分是张乔创作的时代背景,这部分首先从晚唐乱世入手,总结懿宗、僖宗统治时期的社会乱象,分析牛李党争对唐代社会的危害,再由张乔所混迹的“咸通十哲”入手,探讨晚唐文人生存困境及其普遍的悲剧意识。第三部分探讨张乔创作心态及表现媒介,创作心态主要包括感时伤世、漂泊思乡、隐逸情怀与离别之苦这四方面,表现媒介包括主观意象与颜色词语。第四部分是张乔创作的文化思想。主要从儒家积极入世的用世之心、道家淡然遁世的出世之心、佛法与禅宗三方面来探讨。第五部分是评价。张乔诗歌不乏清词丽句,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诗歌范围狭窄;二是有句无篇。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本文关注张乔生活的时代背景,在剖析张乔创作心态的同时,分析张乔诗歌创作的文化思想。
【关键词】:张乔 时代背景 创作心态 表现媒介 文化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绪论8-13
  • 1.1 研究现状综述8-10
  • 1.2 选题缘由及特色10-11
  • 1.3 张乔生平交游概况11-13
  • 2 张乔创作的时代背景13-21
  • 2.1 晚唐乱世与张乔创作13-17
  • 2.2 由“咸通十哲”看晚唐文人生存困境及悲剧意识17-21
  • 3 张乔创作心态及表现媒介21-35
  • 3.1 创作心态21-30
  • 3.1.1 感时伤世21-22
  • 3.1.2 漂泊思乡22-26
  • 3.1.3 隐逸情怀26-28
  • 3.1.4 离别之苦28-30
  • 3.2 张乔创作的表现媒介30-35
  • 3.2.1 主观意象传情30-32
  • 3.2.2 颜色词语暗示心迹32-35
  • 4 张乔创作的文化思想35-44
  • 4.1 积极进取的用世之心35-37
  • 4.2 淡然遁世的出世之心37-39
  • 4.3 佛法与禅宗39-44
  • 5 评价44-47
  • 6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汤华泉;;张乔考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2 吴在庆;咸通十哲的科举生活与心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祥;“九华四俊”及其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0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10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e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