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礼拜六》前一百期的女性作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6:48

  本文关键词:《礼拜六》前一百期的女性作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礼拜六 女性 女性意识 女权 西方小说


【摘要】:当代有很多女性以创作小说闻名,但是在中国古代几乎没有女性写作小说。直到二十世纪之前,由女性创作的小说在我国依然非常的罕见。二十世纪初的头一个20年是女性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产现代化、工业化的浪潮,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报刊业的发展以及新式教育的普及使通俗文学和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另一方面,西洋文学大量涌入,西方人新式的思想和写作手法引发了中国文人的关注和思考,并且开始竞相借鉴、模仿。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女性小说在发展的最初徘徊于“传统”与“革新”之间,呈现出其独特的姿态。然而,这批二十世纪初活跃于文坛前线的女性小说家,大部分还算不上名家,有的只有零星的几部作品,且生平已难以考证;有的虽然多产,但作品并不集中,均散布于各大杂志、报刊之中。基于以上等诸多原因致使它在研究领域一直处于乏人问津的状态。本文以前一百期的《礼拜六》期刊(1914.6——1916.4)为切入口,探讨其中女性作家的小说作品,依据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小说文本,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总结其在文学史上的的意义和作用。全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辨明《礼拜六》、“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这几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对《礼拜六》期刊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说明《礼拜六》前一百期作品的创作特点。其次,说明“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主张和艺术特点。再次,提出本文所探讨的《礼拜六》前一百期的女性作品也属于“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并进一步说明如此归类的原因。第二,探讨二十世纪初(1900-1919年)女性小说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首先是社会背景。清朝末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废科举、兴女学、发展实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崛起,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报刊业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起来。与之相应的是,女性的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民国初年,随着改革运动和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我国女性的女权意识也不断加强。其次是文化背景。晚清时期,梁启超等人出于政治改革的目的在文坛上发起“小说界革命”,把小说提升至“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小说成为开启民智。改造社会的工具,一时被推崇备至。另一方面,大批外国小说涌入,类似“开局突兀”、没有楔子、没有对偶的回目等文体特征很快为中国作家所模仿。此外,报刊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职业作家的产生。再次,简要概述一下这一时期女性的小说的总体的创作概况。最后,分析得出这一时期女性创作群体的变化和发展。第三,《礼拜六》前一百期的女性作品综述。首先是作者综述。根据可靠资料统计前一百期《礼拜六》期刊中的所有女性作者。按照其女性身份考据的真实性,分为真实可考为女性作者和可能为女性作者两类,并分别列出其姓名、生平及代表作。其次是作品综述。整理出不同女性作者在前百期《礼拜六》中的所有作品,并对其进行简单概述。第四,《礼拜六》前一百期女性作品的内容分析。这部分从三个方面对小说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一,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二,女性意识的朦胧觉醒:三,对传统道德的维护:四,西方元素的融入。第五,《礼拜六》前一百期女性作品的艺术特色。由于受新思潮和西方小说手法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女性的小说在艺术上表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悲为美的审美情绪、文言语体与清丽抒情以及叙事模式的转变上。
【关键词】:礼拜六 女性 女性意识 女权 西方小说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0 前言12-17
  • 0.1 选题意义12-13
  • 0.2 研究现状13-15
  • 0.3 论文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15-16
  • 0.4 研究方法16-17
  • 1 《礼拜六》和“鸳鸯蝴蝶”派的关系17-19
  • 2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小说创作19-29
  • 2.1 社会背景19-23
  • 2.1.1 兴办女学19-21
  • 2.1.2 女权思想和女权运动21-23
  • 2.2 文化背景23-26
  • 2.2.1 小说观念的改变23-24
  • 2.2.2 外国小说的引入24-25
  • 2.2.3 报刊业的蓬勃发展25-26
  • 2.3 创作概况26-28
  • 2.4 女性文学创作群体的变化和发展28-29
  • 3 《礼拜六》前一百期的女性作者和作品29-34
  • 3.1 女性作者综述29-31
  • 3.2 女性作品综述31-34
  • 4 《礼拜六》前一百期女性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34-46
  • 4.1 对社会人生的关注34-37
  • 4.2 女性意识的朦胧觉醒37-40
  • 4.3 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维护40-43
  • 4.4 西方元素的融入43-46
  • 5 《礼拜六》前一百期女性作品的艺术特色46-59
  • 5.1 以悲为美的审美情绪47-52
  • 5.1.1 悲剧美47-50
  • 5.1.2 哀情之美50-52
  • 5.2 文言语体与清丽抒情52-54
  • 5.3 叙事模式的转变54-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3
  •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富华;;清代小说学的新进展[J];船山学刊;2013年02期

2 郭延礼;;20世纪初中国女性小说家群体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郭延礼;;20世纪初叶中国女性文学的转型及其文学史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杨波;;《礼拜六》杂志言情小说新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刘思谦;女性文学这个概念[J];南开学报;2005年02期

6 陈文联;20世纪初知识女性的女权思想[J];船山学刊;2001年02期

7 薛海燕;论中国女性小说的起步[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郭延礼;传媒、稿酬与近代作家的职业化[J];齐鲁学刊;1999年06期

9 郭延礼;西方文化与近代小说的变革[J];阴山学刊;199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静;《礼拜六》前百期言情小说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2 胡萱;论《礼拜六》小说创作[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华艳;鸳鸯蝴蝶派的审美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春雨;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沈燕;20世纪初中国女性小说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21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21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f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