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意象特征论
发布时间:2017-09-24 03:41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意象特征论
【摘要】:意象问题是古代文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中对古代意象的特征进行探讨,并将这些特征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试图以此为突破点,把握古代意象的独特内涵,将意象研究推向更为深入的层面。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选题的写作缘由。20世纪中国文论受到西方文论很大的影响,古代意象论被“冷落”,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意象”。直到80年代,学界才开始对古代意象论进行全面研究,但对古代意象的独特内涵的把握尚有不足,因此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第一章是总论,此章对古代意象特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一个关于意象特征的完整体系,认为意象论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哲学基础。第二、三、四章分论古代意象的三个特征,并且分别对意象的每个特征进行了溯源,这些特征与《周易》、《老子》、《庄子》的某些思想有着密切关联。具体而言,第二章探讨意象的直观性,意象作为一种感性形象,在读者的欣赏过程与作者的创构过程中,意象始终以一种具体、鲜明的形象呈现。第三章探讨意象的形上性,意象作为表意之象,它是对已有的言、象的超越,在作品中表现为一种超越性的余意、余味,它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意义”;在作者是其对人生、历史、宇宙的形上思考,这种思考并非以逻辑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神秘性。第四章探讨意象的整体性,意象是多层的、多面的、立体的结构体,就纵向结构而言,它由言、象、意三个层面契合成一体;就横向结构而言,每一层面都是有内有外、有显有隐的完整结构体。第五章探讨意象论与意境论及与西方意象论的关系,正是意象所具有的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国意象论必然会自然而然地发展为意境论,决定了中国意象论与西方意象论在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基础上,也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
【关键词】:古代意象 直观性 形上性 整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6
- 第一章 古代意象特征总论16-27
- 第一节 古代意象特征的研究现状16-20
- 第二节 古代意象特征体系论20-24
- 第三节 古代意象论的哲学基础24-27
- 第二章 意象的直观性27-37
- 第一节 意象直观论27-32
- 一、从“象”说起27-29
- 二、“皎然在目”的欣赏直观29-30
- 三、“应目会心”的创构直观30-32
- 第二节 意象直观论溯源32-37
- 一、《周易》论象的直观性33-35
- 二、老庄论象的直观性35-37
- 第三章 意象的形上性37-49
- 第一节 意象形上论37-44
- 一、作品的超越性意义37-41
- 二、作者的神秘性思维41-44
- 第二节 意象形上论溯源44-49
- 一、《周易》论象的形上性44-46
- 二、老庄论象的形上性46-49
- 第四章 意象的整体性49-62
- 第一节 意象整体论49-56
- 一、言、象、意的多层结构49-52
- 二、言内与言外52-53
- 三、象内与象外53-55
- 四、外意与内意55-56
- 第二节 意象整体论溯源56-62
- 一、《周易》论象的整体性57-58
- 二、老庄论象的整体性58-62
- 第五章 意象论与意境论及西方意象论62-79
- 第一节 意象论与意境论的关系62-71
- 一、从意象论到意境论63-66
- 二、意象的三个特征与意境的三个层次66-68
- 三、意象与意境之异68-71
- 第二节 古代意象论与西方意象论71-79
- 一、西方意象论发展略论72-74
- 二、中西意象特征之比较74-79
- 结语79-81
- 参考文献81-87
- 附录87-88
- 后记88-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合林;张绍时;;论《周易》之“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2 杨合林;张绍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象范畴研究综述[J];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03期
3 朱志荣;;论审美意象的创构[J];学术月刊;2014年05期
4 张绍时;;论“意象”的“形而上质”——从意象与易象的关系说起[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陈伯海;;为“意象”正名——古典诗歌意象艺术札记之一[J];江海学刊;2012年02期
6 朱志荣;;论继承传统建构中国美学体系——2011年12月13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J];美与时代(下);2012年02期
7 孙振玉;;老子哲学与中国古典意象说[J];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02期
8 张燕玲;;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境”、“境界”、“意象”辨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赵国乾;;论中国古典意象的美学意蕴[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10 辛衍君;从“易象”到“审美意象”——中国古典审美意象的历史嬗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天一;中国古典意象史论[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9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0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