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余韵三“唱”一“叹”——《妻妾成群》以戏点题手法探析
本文关键词:“红楼”余韵三“唱”一“叹”——《妻妾成群》以戏点题手法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红楼梦》 苏童 《妻妾成群》 以戏点题 互文
【摘要】:《红楼梦》中的以戏点题互文手法一直为作家们所称道并借鉴,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便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苏童也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在《妻妾成群》中,他娴熟自然地运用绍兴戏剧《女吊》、京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霍小玉》,分别以复仇的美丽女鬼—决绝刚烈的痴心女—无尽报复的厉鬼这三个戏剧形象映衬小说女二号梅珊,将她这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栩栩托出,通过这样的互文表达,加深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凸显中国旧家庭女性陈陈相因的悲剧命运。
【作者单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关键词】: 《红楼梦》 苏童 《妻妾成群》 以戏点题 互文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一、《红楼梦》:互文之以戏点题 《红楼梦》中有一种互文手法,即某个具体的文本在小说中与小说中的人物乃至小说本身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更加深刻复杂的综合表达。互文性是一个大题目,这里所探讨的是小说叙事中作为艺术手段的符号系统之间互文指涉,更确切地说是“以戏点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舟;;永远的寻找——苏童访谈录[J];花城;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有顺;陈劲松;;论苏童《黄雀记》[J];小说评论;2016年03期
2 龙吟娇;;90年代文学本土化研究[J];兰州学刊;2016年05期
3 徐甜;;有觉悟的垮掉与散漫的迷失——塞林格与苏童小说少年视角[J];读书文摘;2016年08期
4 宋蕊佳;;苏童小说中意象的循环模式[J];名作欣赏;2016年12期
5 施军;;论苏童《蛇为什么会飞》中的象征[J];学海;2015年04期
6 张勐;;《大师和玛格丽特》与中国当代先锋叙述的转型[J];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03期
7 陈佳慧;;苏童小说的回忆叙事[J];作家;2015年08期
8 李赛;;《园艺》循环叙事下的“无望”主题[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9 宋雯;;论苏童“少年叙述”及其文学史意义[J];小说评论;2015年02期
10 宋宁;;“寻找”视域下的精神症候——苏童《园艺》再思考[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连补;;阴冷气息的充盈——小议《妻妾成群》的氛围营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2 李华;;《妻妾成群》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颂莲形象论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朱国贝;;宿命的悲歌——《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宿命主题的表现比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6期
4 樊春喜,黄磊;原型与再生──《妻妾成群》读解[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管晓莉,王晓丹;小说《妻妾成群》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6 潘文峰;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指向——解读《妻妾成群》[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陆燕;;无望的救赎——《妻妾成群》的文本分析[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2期
8 许建平;杨瑞霞;;《妻妾成群》与颂莲形象典型性的现实基础[J];电影文学;2007年22期
9 王丽梅;;由性到情:《妻妾成群》的欲望发抒[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10 蒋建强;;经典重评——《妻妾成群》再阐释[J];小说评论;2008年S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赵忱;在不夜的德国汉堡看通红的中国“灯笼”[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文丽;改编:从《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李昕;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中符号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13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1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