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信仰与新时期东北文学的文化书写
发布时间:2017-10-04 08:32
本文关键词:萨满信仰与新时期东北文学的文化书写
【摘要】:萨满教是一种自发的原始自然宗教,它代表着一种感知世界的古老方式,并被世界上众多民族世代膜拜和信奉。作为世界性的萨满教文化,同时也作为中国东北的土著民间信仰,它对东北文学的丰富和发展一直存在着深刻的影响。笔者在探析萨满信仰对新时期东北文学产生的影响时,首先,对萨满教、东北文学及东北作家身份的认定等概念进行界定。并且舍弃了萨满教中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样式和功能作用的分析,而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能够与文学联姻的那些部分。其次,以萨满信仰与现代白话文写作的结缘为起点,梳理出萨满信仰由最初被东北作家群所否定、排斥到新时期被寻根文学、先锋小说重新阐释的流变过程,不同时期、不同文学流派对萨满信仰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最终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也必然会有所差别。再次,正因为萨满信仰在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复杂性,使笔者在对新时期东北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归纳的基础上,找到了萨满信仰与新时期东北文学存在的内在精神联系及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并因此梳理出萨满信仰对新时期东北文学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分为三方面:萨满信仰与主题书写的多样阐释、萨满信仰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多元化、萨满信仰与叙事视角的多维探索。笔者从原始野性的生命意识、奇异神秘的萨满教民俗景观和守望精神的原乡三个角度切入郑万隆、乌热尔图、迟子建等作家的小说文本,挖掘萨满信仰对新时期东北文学在主题方面的影响,进而凸显萨满信仰与主题书写的多样阐释。随后通过对萨满、猎人和新生代青年形象的解读,探讨萨满信仰对新时期东北文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多元化影响,并挖掘出这些典型人物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笔者还从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视角、男权视角下的女性主体及东北本土作家与非本土作家的抒情视角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不同的叙事视角所呈现的不同书写风格,论述萨满信仰与叙事视角的多维探索。以此为据,笔者认为萨满信仰作为东北最古老的民间信仰,它构成影响东北文学最基本的文化要素。新时期东北文学中萨满信仰的独特书写和重新阐释,使其在文学中获得了新生并且大放异彩。我们要更全面地探索东北文学,便不能忽视萨满信仰这条贯穿其中的重要线索。萨满信仰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决定了它会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被世代传承,并且在文学中必然会成为一个一直被人们书写和阐释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萨满信仰 新时期 东北文学 影响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绪论9-15
- 第一节 选题意义9-10
- 第二节 学术史综述10-13
- 第三节 选题难点、创新点及理论方法13-15
- 第一章 萨满信仰与新时期东北文学的精神渊源15-24
- 第一节 萨满信仰视域下的新时期东北文学15-18
- 第二节 萨满信仰与现代白话文写作的结缘18-20
- 第三节 新时期东北文学中萨满信仰书写的独特性20-24
- 第二章 萨满信仰与主题书写的多样阐释24-34
- 第一节 原始野性的生命意识24-26
- 第二节 奇异神秘的萨满教民间文化26-30
- 第三节 守望精神的原乡30-34
- 第三章 萨满信仰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多元化34-41
- 第一节 萨满:神秘圣殿中最高的主宰34-36
- 第二节 猎人:原始密林中的精灵36-38
- 第三节 新生代青年:现代文明冲击下矛盾的结合体38-41
- 第四章 萨满信仰与叙事视角的多维探索41-48
- 第一节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视角41-43
- 第二节 男权视角下的女性主体43-45
- 第三节 东北本土作家与非本土作家的抒情视角45-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附录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逄增煜;萨满教文化因素与东北作家群创作[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秋红;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D];武汉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敏;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D];兰州大学;2006年
2 赵艳娟;现代东北文学中的萨满文化精神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69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6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