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本文关键词:探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发展,从而使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和艺术的精神需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较为贴近百姓生活的专业,它不仅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快捷、方便、舒适,更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这是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也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对审美有了更为苛刻的要求。笔者通过本文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进行讨论。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关键词】: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审美特征 统一
【分类号】:J501
【正文快照】: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1.文化与自然的统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愈来愈快,人们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生活品质更加看重,更渴望生活在一个愉悦的生活环境中。因此,现代环境的设计更要考虑到人们实际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超英;;设计的功能美与形式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2 郑罡;;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灵厚[J];山西建筑;2009年19期
3 顾卫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探讨[J];文教资料;2006年22期
4 单炜;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建设与研究发展[J];艺术教育;2005年06期
5 王磊;;生态美学关照下的艺术设计生态观[J];艺术探索;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陆峰,开先洪;住宅室内空间的组织[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3 肖宏;吴智慧;;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王德宏;论室内壁挂色彩的视觉感应[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5 刘志峰;周杨静;;论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艺术设计[J];安徽建筑;2007年06期
6 沙新美;;漏窗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3期
7 武恒;徐斌;;薄木贴面胶合板在室内设计中配色规律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8 许兴海;;论室内的意境设计[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关会玲;;“以小见大”——小户型住宅设计与创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刘群;;色彩在办公空间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开军;家具风格的形成过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2 胡沈健;住宅装修产业化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崔笑声;消费文化时代的室内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4 余肖红;明清家具雕刻装饰图案现代应用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肖宏;从传统到现代[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沈卓娅;中国门文化特性的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赵慧;宋代室内意匠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李瑞君;清代室内环境营造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9 江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新模型及教学控制体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10 朱忠翠;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发展研究(Ⅱ)[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晓龙;城市中小住宅室内设计方法与陈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楠;储藏空间与住宅一体化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何壮;未来都市建设对空间设计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虹;软装饰之于室内空间设计的语义效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文博;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甘桥成;灯具在现代居室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阳林娟;昆明市购物中心内部共享空间设计问题研究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曾烨;基于移动生活方式下的家具形态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余涵;当今室内设计常见风格中装饰织物的运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金晶;基于生活方式的新农村客厅家具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家笔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军;;《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审美特征[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2 于森;论统一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赛晓序;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关系辨析[J];济南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许正文;论清朝对台湾的统一[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年04期
5 陈海宏;世界史如何从分散走向统一[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任国强;从德国国歌看德意志近代史若干特点[J];德国研究;2003年03期
7 李士坤;真理与价值是否统一,二者是如何统一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7期
8 粟宝萍,熊春兰;道德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统一[J];齐鲁学刊;2001年02期
9 周双娥;两种德育效果之辨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方国学;再论德意志的统一对近代国际关系的影响[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英;;二十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宫强;;略论徽州建筑的审美特征[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严金中;周灵初;张毅;全永畅;;关于建立统一的颗粒学之构想[A];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燕;;天光云影共徘徊——在语言学习中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徐红建;;文、人盛开并蒂莲[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同为;花家涛;;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武术套路演练中的体现[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方赵铭;;自由放飞 规则引航——浅谈自由作文与规则作文的辨证统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王忠诚;;试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发展中的协调统一问题[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上册)[C];2004年
9 刘玉富;乔文伟;;因地制宜 融于环境——烟台海关技术设施大楼设计[A];山东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臧建忠;;对统一海上执法主体的思考[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塞县王家湾中心学校 郭世杰;“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N];延安日报;2011年
2 纪太年;喻继高作品的审美特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文科;节奏感,书法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4 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秘书长 苏旅;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下)[N];美术报;2006年
5 湖南省吉首经济贸易学校 罗莎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审美特征简论[N];中国体育报;2002年
6 何杰;音乐剧的三大审美特征[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苏旅;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N];广西日报;2007年
8 查洪武;情真艺新 乡音袅袅[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南京大学中文系 张光芒 吕小焕;先锋文艺:一种关于“丑”的意味[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河南省书画院 刘丽娟;浅论花鸟画艺术的审美特征[N];商丘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媛;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立威;论乒乓球技术的审美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胡根红;中国古代小品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小青;东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杨新刚;经济理性主义与90年代新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秀梅;清朝统一准噶尔史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袁洁玲;探源动画之“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吕华亮;《诗经》名物与《诗经》成就[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雅琼;在温和与固执之间[D];兰州大学;2008年
2 秦红梅;宋代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D];山西大学;2007年
3 张静;城市特色景观的公众审美判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燕;张抗抗创作论[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杨媚;《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解读[D];暨南大学;2006年
6 潘娣;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审美特征[D];郑州大学;2007年
7 潘红艳;论电视散文的审美价值及传播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刚;凌叔华的小说创作及审美特征[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熊露霞;传统京剧音乐的审美特征[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10 卢志娟;“现代”审美世界中的心灵“独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15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01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