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尤溪县半山村“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22:10

  本文关键词:尤溪县半山村“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半山村 美丽乡村 规划设计 景观


【摘要】:我国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美丽乡村”作为解决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福建省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省份,有关美丽乡村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实践性的案例较少。本文规划中半山村已经纳入福建省当地的乡镇规划中,有很大的规划改造空间,可以作为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补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梳理我国美丽乡村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阻碍因素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半山村规划设计做理论基础。通过对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设计学、大众行为心理学、景观美学、园艺学等学科总结提炼出适用于半山村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原则。结合国内外成功的乡村规划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半山村的不足和可借鉴的成功要素,从而进行半山村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论文规划设计基于对半山村的实地调研进行,利用SWOT分析法对半山村分析总结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详细规划。规划方案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理论进行应用与验证,详细进行了村域景观规划、道路规划、村落景观规划、公共设施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建筑规划、旅游路线规划、特色园艺观光园等规划设计,对半山村进行系统而又整体的宏观层面规划。其中以特色园艺为主题的观光园规划设计运用了园艺学的理论,为半山村的规划设计增加了新的实践经验。在第七章详细罗列出现阶段的半山村乡村整治方案,能大大改善半山村的现状,从而为半山村的可持续发展做基础。最后总结全篇,得出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总结性指导意见。本文在美丽乡村文献研究基础上发展,总结实际的建设案例,以期为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并对我国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研究提供实践意义。
【关键词】:半山村 美丽乡村 规划设计 景观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2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3
  • 第1章 绪论13-18
  • 1.1 选题背景13-14
  • 1.1.1 “美丽乡村”建设一直备受关注13
  • 1.1.2 农业现代化将带动乡村景观发展13-14
  • 1.1.3 “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规范化14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4-15
  • 1.2.1 研究的目的14-15
  • 1.2.2 研究的意义15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5-18
  • 1.3.1 研究方法15-17
  • 1.3.2 技术路线17-18
  • 第2章 美丽乡村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18-28
  • 2.1 相关概念的理解18-19
  • 2.1.1 “美丽乡村”的内涵18-19
  • 2.1.2 景观及景观规划设计内涵19
  •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19-24
  • 2.2.1 欧美国家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20-21
  • 2.2.2 亚洲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21-22
  • 2.2.3 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22-23
  • 2.2.4 小结23-24
  • 2.3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相关理论24-26
  • 2.3.1 景观生态学24
  • 2.3.2 景观生态设计24-25
  • 2.3.3 大众行为心理学25
  • 2.3.4 景观美学25
  • 2.3.5 园艺学25-26
  • 2.4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目标与原则26-28
  • 2.4.1 规划设计目标26
  • 2.4.2 规划设计原则26-28
  • 第3章 半山村现状调研分析28-43
  • 3.1 区位分析28-29
  • 3.2 上位规划分析29-30
  • 3.3 资源分析30-31
  • 3.3.1 自然资源30-31
  • 3.3.2 人文资源31
  • 3.4 经济、产业状况31-33
  • 3.4.1 社会经济概况31-32
  • 3.4.2 产业概况32-33
  • 3.5 现状用地分析33-38
  • 3.5.1 村域建设用地情况33
  • 3.5.2 村域典型空间景观分析33-34
  • 3.5.3 村庄建设区地形地貌34-35
  • 3.5.4 村庄建设区现状用地分析35-36
  • 3.5.5 村庄建设区道路交通分析36-37
  • 3.5.6 建筑质量分析37-38
  • 3.6 村民人口调查38-40
  • 3.7 村民基本情况调查40-41
  • 3.8 SWOT分析与总结41-42
  • 3.9 章节小结42-43
  • 第4章 国内外案例借鉴与分析43-48
  • 4.1 国外成功案例43-44
  • 4.2 国内成功案例44-46
  • 4.2.1 安吉模式44-45
  • 4.2.2 台湾休闲观光农业45-46
  • 4.3 章节小结46-48
  • 第5章 半山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48-81
  • 5.1 规划依据和规划思路48-50
  • 5.1.1 规划依据48
  • 5.1.2 规划思路48-49
  • 5.1.3 设计理念49-50
  • 5.2 半山村村域景观总体规划50-57
  • 5.2.1 规模规划50-52
  • 5.2.2 空间规划52-54
  • 5.2.3 产业发展规划54-57
  • 5.3 半山村乡村景观总体规划57-64
  • 5.3.1 结构规划57-59
  • 5.3.2 用地规划59-64
  • 5.4 乡村聚落规划64-68
  • 5.4.1 规划理念64-65
  • 5.4.2 村落整体景观风貌控制65-66
  • 5.4.3 景观风貌分区控制66-68
  • 5.5 村庄公共设施规划68-69
  • 5.6 交通体系规划69-71
  • 5.6.1 规划原则69-70
  • 5.6.2 交通系统规划70-71
  • 5.7 道路竖向规划71-73
  • 5.7.1 规划原则71
  • 5.7.2 竖向规划71-73
  • 5.8 绿地系统规划73-77
  • 5.8.1 绿化结构73-75
  • 5.8.2 绿地分类75-77
  • 5.9 建筑规划77-81
  • 5.9.1 规划内容77-79
  • 5.9.2 建筑高度控制79-81
  • 第6章 半山村乡村旅游开发81-92
  • 6.1 市场开发条件分析81-83
  • 6.1.1 有利因素81-82
  • 6.1.2 不利因素82-83
  • 6.2 规划总体目标83
  • 6.3 旅游发展布局83-84
  • 6.3.1 战略指导思想83
  • 6.3.2 发展方向及战略83-84
  • 6.4 旅游发展空间布局84-86
  • 6.5 旅游产品设计与游览线路组织86-91
  • 6.5.1 区域旅游产品设计及线路组织86-87
  • 6.5.2 半山村旅游产品设计及线路组织87-89
  • 6.5.3 半山村特色园艺观光89-91
  • 6.6 旅游商品91-92
  • 第7章 半山村整治措施92-116
  • 7.1 建筑整治92-96
  • 7.1.1 现状分析92-93
  • 7.1.2 现代民居整治93-95
  • 7.1.3 传统民居整治95-96
  • 7.2 道路整治96-99
  • 7.2.1 道路整治的原则96
  • 7.2.2 道路整治的方式96-97
  • 7.2.3 街道空间塑造97-98
  • 7.2.4 道路小品98-99
  • 7.3 道路两侧绿化整治99-103
  • 7.3.1 道路两侧绿化99-100
  • 7.3.2 文化宣传长廊绿化100
  • 7.3.3 水渠山道两侧绿化100
  • 7.3.4 支路宅间路绿化100
  • 7.3.5 山边绿化整治100-101
  • 7.3.6 山边彩化整治101-102
  • 7.3.7 宅前屋后绿化整治102-103
  • 7.4 基础设施整治103-104
  • 7.4.1 给排水系统设施整治103
  • 7.4.2 排水系统现状分析103-104
  • 7.4.3 排水系统存在问题104
  • 7.4.4 排水系统改善措施104
  • 7.5 电力系统设施整治104-105
  • 7.5.1 电力系统设施整治104
  • 7.5.2 通信系统设施整治104-105
  • 7.6 环境卫生整治105
  • 7.6.1 垃圾收集点卫生整治105
  • 7.6.2 公共厕所卫生整治105
  • 7.7 主要节点景观整治105-116
  • 7.7.1 道路整治105-111
  • 7.7.2 村庄入口(北)节点改造方案111-112
  • 7.7.3 垂钓水塘节点改造方案112-113
  • 7.7.4 水渠绿道节点改造方案113-114
  • 7.7.5 公共活动中心改造方案114-116
  • 第8章 结论116-118
  • 8.1 研究总结116
  • 8.2 展望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2
  • 附录122-125
  • 致谢1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刘毅;刘煜;姜华帅;;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刍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05期

2 郭蔚霞;;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中村民自治的障碍及其消解——以龙岩市上杭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06期

3 帅丽芳;;做好“美丽”文章 打造魅力乡村——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黄克亮;罗丽云;;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J];探求;2013年03期

5 刘凤梅;;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农民现代主体意识的培育[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6期

6 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薛亨微;;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04期

9 葛彩虹;;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杭州山区农村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张海桐;向兵;;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4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永惠;李氏权;;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讨——以永兴县为例[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2 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3 张雪莲;;从美丽乡村建设看传统人居哲学的现实意义[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花蕾;“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佳;枝江市百里洲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加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广州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4 许增谋;广东增城霞迳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5 赵砚飞;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乃菲沙·尼加提;美丽乡村背景下村庄空间布局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7 连鹏;卢氏县美丽乡村水利体系投资渠道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雷泉明;三明市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9 李莉;温岭乡村聚落特色与美丽乡村规划实践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0 何国华;推进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45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045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8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