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桑植土家族民歌与生境适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22:12

  本文关键词:桑植土家族民歌与生境适应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桑植民歌 土家族 文化生态 生境适应


【摘要】:桑植民歌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桑植土家族人民生活的体现,被誉为土家族文化的“活化石”。它根植于土家族民间文化土壤中,以音乐的形式传播土家族文化,既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媒介,又是对族群施以文化濡染的重要途径。同时,这种音乐的展演方式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其中的文化精神在土家族社会中起着凝聚、整合社会文化力量强大而持久的功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民族学文化与生境适应理论,以桑植县五道水镇为田野点,采取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将桑植土家族民歌置于土家族民族文化脉络中,对桑植土家族民歌产生、发展,以及与其周围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何适应发展进行探究,希望对桑植土家族民歌研究有一定的展拓。对桑植民歌的生境适应性研究,必须基于对其历史及艺术特征的充分理解与系统把握。桑植土家族民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产生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启蒙、发展、繁荣、扩充、创新五个时期。桑植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文按体裁将它分为山歌、劳动歌、生活歌、礼仪风俗歌、花灯五大类。桑植民歌无论是在艺术的创造,还是在表情达意上,抑或是在音乐体裁、形式、内容等其它表现手段上,在曲式结构、旋律发展、节奏变化、衬词衬腔运用等方面,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性民族性风格特征。任何一种民族艺术都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对民族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桑植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土家族生存环境的反映。桑植土家族生存的地理、气候、植被等自然生境影响着民歌的产生与发展,从民歌音乐的旋律发展特征、节奏、曲体结构、唱腔、歌词内涵及民歌反映出的民族性格、审美情趣、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呈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文化特征。桑植土家族生存的社会环境制约着桑植民歌内涵,因此,从桑植民歌中映射出土家族历史进程、生产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社会交往方式等文化特质。由此可见,桑植民歌的产生、发展、演变与其生存中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它是土家族代表性活动,体现了土家族文化内涵。本文基于对民间音乐艺术的生境适应性思考,进而认为桑植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对当地自然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保证桑植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得以真正实现。
【关键词】:桑植民歌 土家族 文化生态 生境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绪论7-13
  • 第一节 选题缘起7-8
  • 第二节 研究意义8-9
  • 第三节 研究综述9-11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3
  • 第二章 田野点介绍13-20
  • 第一节 桑植县五道水镇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13-14
  • 第二节 五道水历史与社会环境14-16
  • 第三节 五道水土家族民歌的实况16-20
  • 第三章 桑植土家族民歌的状况20-30
  • 第一节 桑植土家族民歌的产生20-21
  • 第二节 桑植土家族民歌的发展21-25
  • 第三节 桑植土家族民歌的分类25-30
  • 第四章 桑植土家族民歌与自然生境的适应30-48
  • 第一节 桑植土家族民歌与地理环境的适应30-41
  • 第二节 桑植土家民歌与气候环境的适应41-44
  • 第三节 桑植土家族民歌与生态植被环境的适应44-48
  • 第五章 桑植土家族民歌与社会生境的适应48-85
  • 第一节 桑植土家族民歌呈现土家族历史进程48-52
  • 第二节 桑植土家族民歌体现土家族生产方式52-55
  • 第三节 桑植土家族民歌凸显土家族生活习俗55-70
  • 第四节 桑植土家族民歌映射出土家族社会交往方式70-85
  • 结论与讨论85-87
  • 致谢87-88
  • 参考文献88-91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91-92
  • 附录一92-93
  • 附录二93-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世高;土家族民歌歌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丁世忠;重庆土家族民歌的狂欢化特征[J];文艺争鸣;2005年05期

3 熊晓辉;;湘西土家族民歌与鄂西土家族民歌的比较研究[J];民族音乐;2008年02期

4 周礼;;论土家族民歌的审美特征[J];黄河之声;2008年05期

5 邹婉华;;土家族民歌的功能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潘存奎;;浅析湘西土家族民歌及艺术特征[J];美与时代(下);2010年06期

7 张灵腾;;论土家族民歌《龙船调》的艺术形态[J];民族音乐;2010年04期

8 宋晓芸;;土家族民歌的生态美探讨[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5期

9 王春朋;刘长宇;;从几首土家族民歌说开来去——以恩施自治州地区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10 赵洪;张晨;廖丽娟;;浅析土家族民歌中的狂欢人物形象[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柏权;从山寨到大雅之堂(下)[N];中国民族报;2012年

2 黄柏权;从山寨到大雅之堂(上)[N];中国民族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乐山民族艺术团成立[N];乐山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田璨;土家族民歌的发展及其艺术特征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宋晓芸;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土家族民歌[D];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

3 徐锦子;湖南土家族民歌传承的传播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雅君;桑植土家族民歌与生境适应性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5 朱蓉;土家族民歌“黄四姐”的生存现状及艺术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郑艺;恩施土家族民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远慧;湘西保靖县苗族、土家族民歌族性特征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谭熙;长江三峡地区土家族民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9 闫冲;湘西龙山县土家族民歌风格与演唱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3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063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f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