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审美的认知与实践——关于室内陈设课程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10-21 08:35

  本文关键词:审美的认知与实践——关于室内陈设课程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 认知 实践 陈设课程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系结合十多年"产""学""研"经验,探索出以"周进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陈设课程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为能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陈设课程应牢牢抓住对学生审美的认知与实践的培养进行的教学深化。
【作者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关键词】审美 认知 实践 陈设课程
【分类号】:J525.1-4
【正文快照】: 一、陈设艺术专业的现状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建筑形式。陈设做为建筑的延伸部分。在文化的表现上更尽显其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往往通过特定的陈设方式传达其文化内涵。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传统文化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晖;;中国美育现代性问题与反思[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赵英辉;;从彼此颉颃抗衡到相互借鉴发展——对工具论与本质论的评价及二者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朱晏;;我国高校美育实施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10年05期

4 蒋卫平;;艺术实践在艺术教育中的意义[J];教育与职业;2011年30期

5 张婕妤;;浅析审美教育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必要性与运用方法[J];考试周刊;2008年31期

6 李蔷;;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考试周刊;2009年42期

7 胡晓;;高职美术课程中审美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8 刘慨;许楠楠;;21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简述[J];美术界;2011年12期

9 郑素华;;场所·媒介·观念:论审美教育行为的生成[J];美育学刊;2011年06期

10 常致嘉;;美术课中学生兴趣点的提升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丹;;音乐审美的共性与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杜悦艳;回归本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洪艳;当代历史文化视野中的吕剧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杨继勇;“隐秀”说和“显隐”说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基玫;李叔同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张颖慧;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肖定艾;中学德育“以美育德”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尹利;新疆高校公共美术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芳;卢梭儿童美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杨柳;当前高师美术教育现状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卢艳杰;傅雷美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蔡卉;音乐审美教育对后进生转化的价值及其实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廖燕飞;中国舞蹈教育思想史述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侯海凌;德育和美育的结合对中学生品德形成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晓冬;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其当代价值[D];贵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伟;;陶瓷设计教育简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业陶瓷专业发展展望[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04期

2 翟玮;;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3 沈永亮;;家纺花样人情化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丝绸;2006年04期

4 胡颖杰;;浅谈中国画教学中的色彩语言[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3期

5 李长春;浅谈装饰色彩的构成与应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6 张可扬;灯饰艺术教学的实践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7 朱谨懿;设计艺术教学浅论[J];艺术百家;2002年01期

8 金蔚荭;王恺文;;结合项目教学浅论结构设计[J];艺术教育;2007年01期

9 刘畅;;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市场需求[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9期

10 陈珊;;用创新的空间形态来诠释服装造型设计[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松涛;;城市色彩规划控制研究——以哈尔滨城市色彩规划研究为例[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付衍冰;;黔东南地区苗民族心理色彩分析[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坤;白兴易;;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创新教学研究[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马_g;;绘画审美中的视觉形式——谈整体与简化[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丁芒;;行草书幅的结构审美[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6 曹军;;关于当代图案教学话题[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王汉洲;;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陈俊宏;黄雅卿;;改变面积比和配色形状之色彩感觉研究[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钟鸣;;论新闻摄影中典型瞬间与永恒[A];现状、挑战、展望——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刘宇甲;;论龚贤之探索性绘画[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有关“裸”的审美疲劳[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吕晶田;审美的文化眼光[N];美术报;2005年

3 冯德良;惊世骇俗的审美[N];中国商报;2004年

4 顾骧;瞬间审美寓藏着风骨哲思[N];文艺报;2007年

5 姚欣;欧洲审美有新时尚[N];河南日报;2000年

6 宋永进;失衡、失态、失语:中西艺术融合的困境[N];美术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胡劲华 ;一场“美丽经济”之战[N];财经时报;2005年

8 松代;摩尔的雕塑实践[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丁兴旺;审美新境的拓展[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柳浦;实践美术史观与写意画[N];美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3 王浩滢;中国写意画的美学特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4 董赤;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樊波;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李永忠;草书流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孔六庆;继往开来[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9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韩璐;传统水墨花鸟画之源流与缘变阐幽抉微[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琳珠;论现实主义油画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汝山;当代时尚模特文化审美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傅宁;写实与现实[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邹启华;现代纤维艺术视觉语言审美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孙相宁;服装审美探微[D];吉林大学;2005年

6 陈婷;微风玉露倾,挪步暗生香——追述民国年间旗袍的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7 陶悦;形态与空间艺术的美学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曹金玲;走向审美的人生[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韩大勇;民族图形融入汉字字体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10 张莹;“汉字式”标志在传播中的作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72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072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7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