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人类学理论视野

发布时间:2017-10-23 13:39

  本文关键词: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人类学理论视野


  更多相关文章: 藏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人类学


【摘要】:以艺术人类学视野界定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现实和未知的本质意义,同时指出藏族在特定的语境中其社会转型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其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艺术生产环境、艺术生产者以及艺术的消费和流通等的整体性视野,将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艺术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来进行有效的人类学资源整合,使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以艺术人类学视野研究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方法。
【作者单位】: 四川民族学院美术系;
【关键词】藏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人类学
【分类号】:J0-05;G122
【正文快照】: 一、引言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藏族社会文化转型中与藏族艺术及其艺术生产环境、生产者和艺术消费者等密不可分,是人类在世界区域环境内通过自身发展、衍变、发明创造的结晶。艺术人类学视野下主要研究内容为民族民间的艺术活动、形式;研究的方法为参与观察、体验以及撰写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明;;艺术人类学的视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李修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1期

3 李如海;高蕾;;中国艺术人类学近10年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11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坤新;;邓小平西藏民族问题思想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陈永刚;;古代会盟中的仪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以唐蕃间会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4 应杰;;论巴塘弦子舞蹈“族群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共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覃健;;从范式转变中看待生态美学的出现——略论生态美学的历史性意义[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6 康苗苗;;明代政府对川西藏族的管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4期

7 噶仲·洛朗巴;刘立千;;噶厦印谱译注[J];中国藏学;1990年01期

8 乔政;吐蕃奴隶制社会经济初探[J];中国藏学;1994年01期

9 申新泰;略谈西藏封建农奴制的形成[J];中国藏学;1998年03期

10 徐平;帕拉家族及其庄园[J];中国藏学;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3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5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冯莎;艺术在别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余锦龙;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吐尔地·卡尤木;维村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杨旭东;北京评书的书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振兴;大瑶山盘瑶木薯酒工艺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芳芳;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喻海伦;福州义序半田村民间信仰文化人类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丹丹;蒙藏委员会与蒙藏事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旭仁花;特殊的婚姻缔结形式—“奥日古莫勒·乌日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培;和硕特蒙古在藏史事述论[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7 黄全毅;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的治理和改革[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8 翟娟;手风琴教育产业的前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毕俊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论文选题初探(1980-2009)[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彭菡萏;埃文思—普里查德《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明;;艺术人类学的视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方李莉;;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沿革与本土价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袁东升;;艺术人类学研究路径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4 郑元者;;中国艺术人类学:历史、理念、事实和方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方李莉;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当代价值[J];民族艺术;2005年01期

6 林立策;;艺术人类学之简介[J];青年文学家;2010年18期

7 洪颖;;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及其田野实践[J];思想战线;2010年06期

8 何明;吴晓;;从实践出发:开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新视域[J];文史哲;2007年03期

9 何明;洪颖;;回到生活:关于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问题的反思[J];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10 吴晓;;艺术人类学的阐释路径[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李莉;;技艺传承与社会发展——艺术人类学视角[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我刊编辑应邀出席“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主编李玉林出席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文艺简讯[J];西藏艺术研究;2007年01期

5 邱春林;廖齐;;走向田野的艺术研究——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大会纪实[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2期

6 刘正爱;;“抢注”中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兼及日本的艺术人类学研究[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7 邱春林;廖奇;;走向田野的艺术研究——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大会纪实[J];民族艺术;2007年01期

8 ;资讯·声音[J];福建艺术;2009年01期

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者——北京荣会艺术中心[J];收藏;2011年04期

10 吴修林;;谈高校艺术教育中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缺失[J];艺海;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柏树;;《歙县民间艺术》的特点与价值[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佩丽;;试论民间艺术薪传的现代方式[A];“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文集[C];2004年

3 陆松芬;鲍苏光;;关于现代化、国际化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思考[A];“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文集[C];2004年

4 王荣松;费新碑;;西藏记忆之石刻图解[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5 吴皓;;“原生态艺术”:从名词到现实[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群;将传统技艺融会在生活中[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记者 李晓林;北京将首拍非遗传承人作品[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李建荣;为大地的美而执著奔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记者 李晓林;北京首次拍卖非遗传承人作品[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记者 屈菡;“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出版[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张子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传媒设计学院;民间艺术 文化寻“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通讯员 高晓晓 记者 杨军雄;浙江丝茶风行京城[N];浙江日报;2010年

8 实习生 杨m8;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N];经济日报;2009年

9 张刚 邱邑洪;文艺资源保护走上标准化道路[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宫苏艺;乡土艺术蔚为大观[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2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3 罗易扉;写文化之后意义关怀[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4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5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刘昂;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董龙昌;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卓么措;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定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莹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禺熹;展馆空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情景还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赵伟;民间艺人生活与艺术变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3 孙飞;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扎西吉;藏族儿童文学翻译研究[D];西藏大学;2010年

5 郭芳;文艺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本土实践[D];兰州大学;2007年

6 珍措;试论藏译童话故事[D];西藏大学;2013年

7 吴刚;梁平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叶木桂;文艺人类学方法论[D];兰州大学;2007年

9 兰珠加;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文风格问题[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10 李琼;美国、日本动漫产品全球渗透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及文化安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83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083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c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