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保护的惠安崇武片区景观风貌专项规划
本文关键词:基于动态保护的惠安崇武片区景观风貌专项规划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建设突飞猛进,一些矛盾和问题也伴随而来,尤其是在城镇化的浪潮中,不少城市前赴后继地大拆大建,却缺乏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造成了“千城一面,万镇同工”的窘境。对于有些历史城镇,保护规划与城市发展不能相适应,造成复兴生态链断层,其特色也在城市进程与旅游开发中逐渐消亡。如何在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中寻找矛盾平衡点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城市景观风貌的保护控制规划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提出的。保护自然景观环境、延续历史人文环境是城市景观风貌控制规划的编制目的,需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规划内容和保护策略,使其既保持历史的原真性,又能顺应城市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希望借鉴动态保护的宏观理念,探讨在城镇化进程中对旅游型城镇进行景观风貌控制规划的同时,如何把保护与发展合理化。保护的意义在于前瞻性地去洞悉发展的变化方向,而不是被动地去适应环境变化。需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研究对象的历史存在、现状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联系起来加以分析考虑,同时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使之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求。积极主动地调节自身,进而通过自身的变化,影响区域环境乃至地域发展。以惠安崇武片区为例,其具有优越的滨海生态港湾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地域人文资源,应从规划所在地的整体环大港湾范围的资源评价、现状存在问题等角度出发,对定位其景观特色、进行总体结构设计,并对景观要素进行引导。对景观风貌特别控制区、景观廊道提出控制保护原则及引导要求,并在特别控制规划中对崇武历史地段提出动态保护建议;同时塑造“三边三节点”。最大化地凸显和提升惠安崇武片区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发掘历史地段和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空间,是打造惠安崇武片区独具特色景观风貌格局的关键。本课题响应习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号召,在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希望通过对惠安崇武片区的景观风貌专项规划,营造以崇武这座历史文化名镇为主体的环大港湾区域独有的景观风貌,提升其城市辨识度和整体魅力形象,为滨海旅游型城镇景观风貌的控制规划提供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景观风貌 崇武片区 大港湾 动态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2
- 1 研究综述12-15
- 1.1 概念解析12
- 1.2 国内外城市景观风貌研究历程12-13
- 1.2.1 国外城市景观风貌发展历程回顾12-13
- 1.2.2 国内城市景观风貌研究现状13
-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5
- 1.3.1 研究背景13-15
- 1.3.2 研究意义15
- 2 国内外景观控制案例15-20
- 2.1 国外滨海城市景观控制经验15-18
- 2.1.1 美国波士顿市的景观控制15-16
- 2.1.2 意大利利古里亚区的风景规划16-17
- 2.1.3 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风景管理17-18
- 2.2 国内历史城区景观保护18-20
- 2.2.1 凤凰古城的景观保护研究18-19
- 2.2.2 临海古城的景观规划策略19-20
- 2.3 案例小结20
- 3 应用理论分析20-22
- 3.1 概念的提出背景20-21
- 3.2 动态保护和静态保护模式比较21
- 3.3 基于广义的动态保护理念21-22
- 4 惠安崇武片区现状综合分析22-30
- 4.1 区位分析22-23
- 4.1.1 区位条件22
- 4.1.2 交通条件22-23
- 4.2 景观风貌构成要素的分析23-28
- 4.2.1 自然环境特征23-25
- 4.2.2 历史人文特征25-27
- 4.2.3 人工环境建设27-28
- 4.3 特色元素提炼28-30
- 4.3.1 分级评价体系28-29
- 4.3.2 景观资源总体评价29-30
- 5 规划背景30-32
- 5.1 惠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30-31
- 5.2 惠安县旅游总体规划(2015-2030)31
- 5.3 惠安县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31-32
- 6 规划目标及特色定位32-34
- 6.1 规划目标32-33
- 6.1.1 生态之城32
- 6.1.2 文化之城32-33
- 6.1.3 休闲之城33
- 6.2 规划原则33
- 6.3 形象定位33
- 6.4 规划策略33-34
- 7 城市景观风貌总体规划34-46
- 7.0 总体风貌结构规划34-35
- 7.1 开敞空间规划35-37
- 7.1.1 规划指引35
- 7.1.2 城市广场35-36
- 7.1.3 公园绿地36-37
- 7.2 眺望系统控制规划37
- 7.2.1 规划思路37
- 7.2.2 控制要求37
- 7.3 城市竖向形态规划37-39
- 7.3.1 规划原则37
- 7.3.2 建筑高度控制37-39
- 7.3.3 天际线控制39
- 7.4 建筑风格及色彩分区引导39-43
- 7.4.1 建筑风格分区39-41
- 7.4.2 建筑分类指引41-42
- 7.4.3 色彩分区规划42-43
- 7.5 夜景照明规划43-45
- 7.5.1 规划目的43-44
- 7.5.2 规划原则44
- 7.5.3 总体布局44-45
- 7.6 特色游线组织45
- 7.7 环境小品意向45-46
- 8 基于广义动态保护的特色空间体系建构46-52
- 8.1 景观风貌特别控制区规划47-50
- 8.1.1 自然生态保护风貌区47
- 8.1.2 历史文化遗存风貌区47-49
- 8.1.3 城市中心节点区49-50
- 8.1.4 市民活动节点区50
- 8.1.5 交通枢纽节点区50
- 8.2 景观廊道控制区规划50-52
- 8.2.1 山边50-51
- 8.2.2 水边51
- 8.2.3 路边51-52
- 9 总结与讨论52-54
- 9.1 规划总结52-53
- 9.2 经验讨论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附录A 资料性附录58-63
- 附录B 图纸性附录63-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敏;;统领·管控·示范——《福建省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导则(试行)》解读[J];规划师;2015年09期
2 王卉;;英国城市景观规划控制内容与方法研究[J];规划师;2014年05期
3 张冠亭;汪欣元;王晓俊;;伦敦城市景观视觉控制方法概述[J];建筑与文化;2014年03期
4 魏伟;;城市景观风貌提升规划内涵与框架研究[J];山西建筑;2013年21期
5 张松;;历史城区的整体性保护——在“历史性城市景观”国际建议下的再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06期
6 王宇;张松涛;;城市景观风貌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7 魏皓严;许靖涛;;旅游小城镇传统空间景观风貌的“布景式”认知——从“空间生产”的视角出发[J];室内设计;2010年02期
8 贾漫丽;白杨;杨建民;刘桂林;;滨湖风景旅游小城镇景观风貌控制规划——以杭州千岛湖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周丽娜;苗阳;;福建泉州崇武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J];城市规划;2009年07期
10 张勇;胡庆钢;;千岛湖城市景观风貌控制概念规划探析[J];规划师;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向平;基于“山水城市”视域下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申子辰;生态旅游区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3 程思;临海古城滨水区景观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刘畅;湘西凤凰古城的景观保护和旅游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方尉元;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曾毓隽;国内外景观管理政策与法规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97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09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