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
本文关键词:试析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
更多相关文章: 造园意匠 立意 相地 问名 借景 布局 理微 余韵 入境式设计
【摘要】:被《园冶》作者计成称为"园林之最要者的""借景"则是最能体现中国人习惯、生活,即追求"诗意栖居"的华夏意匠。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是借鉴古今园林经验创制的借景理法新篇,它源于《园冶》又高于《园冶》。作者从理法由来、理法创新、设计思维、环境艺术4个角度论述孟氏借景理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指出它将促进园林设计理论和实践水平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
【分类号】:TU986.1
【正文快照】: 最需要传承和创新的中国优秀的园林艺术文化传统是《园冶》所表述的设计哲理和设计思维,即对天地人和谐美好境界、诗意栖居境界的不懈追求。不仅在于具体的设计手法、材料、技术、模式等方面的传承和创新。最能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精神的是中国园林,它具有“华夏意匠”的群体建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孟潮;;《园冶》所展示的设计思维特征[J];古建园林技术;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孟潮;;《园冶》理论研究与实践30年——纪念计成诞辰430周年[J];中国园林;2012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园冶》文化论(摘要)[J];中国园林;2004年06期
2 张松尔;《园冶》沧桑[J];广东园林;1997年03期
3 潘宝明;《园冶》价值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杨先艺,吴清,董涛;论中国明清园林的成就[J];国外建材科技;2003年01期
5 顾其华;读了《读<园冶>》之后[J];建筑学报;1964年06期
6 余树勋;《园冶》读后札记[J];城市规划;1982年05期
7 张家骥;读《园冶》[J];建筑学报;1963年12期
8 张绿水,张建平,刘纯青,陆金森,王琳;浅谈我国造园学名著——《园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张燕;山阴道上 宛然镜游──论《园冶》的设计艺术思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薛生辉;;“自然天成”、“足以乐闲”论——《园冶》中的设计思想[J];美术大观;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纯青;刘新宇;;浅析《园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吴肇钊;;园冶图释光耀传统文化[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应求是;;浅析《园冶》造园方法在花港观鱼公园植物造景中的传承与发展[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刘雷;林楚燕;;因水而绿,因绿而灵——东莞东部快速路两侧风景走廊景观规划[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孟兆桢;;名与实符 业传千秋[A];中国公园协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6 曹汛;;《园冶注释》疑义举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三、四辑)[C];1982年
7 王宏彬;;现代文化型园林与能源型园林设计理念初探[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8 孟兆祯;;园林与文化不解之缘[A];中国公园协会2002年论文集[C];2002年
9 李宪峰;;继承传统的古典园林新创作——诠释“归真园”[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10 陈植;;造园词义的阐述[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梅芳 朱拥军 徐雪峰;建设景观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N];江苏经济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郭泽莉 张衍春;景观设计还需再提“古为今用”[N];中国花卉报;2009年
3 王卿芳;芳华园的生境、画境、意境[N];中华建筑报;2004年
4 陈强;景观设计发展纵横谈[N];美术报;2005年
5 曹俊杰;在威尼斯造苏州园林[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徐蕴海;“咫尺乾坤”融入城市生态[N];苏州日报;2010年
7 刘继刚;中式庭园山石景观运用[N];中国花卉报;2009年
8 高琪;魏嘉瓒:这是苏州园林的感召[N];苏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郭泽莉;叠石造山业现人才断档危机[N];中国花卉报;2010年
10 陈珍;园林·喷泉·草地[N];团结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伟;《园冶》新读[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 李世葵;《园冶》园林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阴帅可;明清江南宅园兴造艺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邵丹锦;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于亮;中国传统园林“相地”与“借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李莎;中国文化艺术对园林理法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鲍沁星;杭州自南宋以来的园林传统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冯宜冰;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的传统理法思考[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贾玲利;四川园林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萍;生态美学视野中的《园冶》[D];鲁东大学;2013年
2 刘心恬;《园冶》园林生态智慧探微[D];山东大学;2010年
3 汤李娜;《园冶》设计美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谢廖莎;《园冶》中的设计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蒋璐;《园冶》若干相地造园手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王思滢;《园冶》构建理想人居环境意象探析[D];郑州大学;2012年
7 任兰红;《园冶》与《长物志》造园思想比较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8 胡颖芝;基于自然观视角下的《园冶·相地篇》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9 李韫;计成《园冶》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宇焓;借景理法的历史及其深层含义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65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16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