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工作室制 艺术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尚存在许多不适应之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遵循艺术类专业教学的特点,能满足市场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环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2010536)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201201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专项重点)规划课题(HGJXHA110575)
【分类号】:J50-4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对艺术类人才需求的迅速增加,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等内涵发展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教学形式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课程与课程之间相对孤立,各教学单元连接不紧密,缺乏沟通与融合;实践环节薄弱,实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建军;杨喜生;叶勇军;;设计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2 佘莉;龙以标;;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关于创新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1年07期
3 朱有明;;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6期
4 伍建平;;构建数码时代高职插画专业项目工作室制实践型课程体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5 戚培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析[J];开封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钱原平;;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俞伟忠;;浅析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年02期
8 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5期
9 孙晓男;;“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6期
10 陈利荣;;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重点的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坚;俞伟忠;;中澳合作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包装世界;2010年04期
2 罗兵;;“创意成果转化型”包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究[J];包装世界;2012年03期
3 查恒效;;高职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模式探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蔡晓蓉;孔元发;;强化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打造教育质量特色[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杨张维;李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6 谢匀;;通过“消费者导向”评价来促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王洁;李佳欣;李云翔;;浅论将服务学习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J];大家;2012年04期
8 欧亚梅;;“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高职数字印刷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大家;2012年05期
9 朱小峰;;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低效化的成因及预防[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孙珊珊;;基于“PSD”和工作室的双环式项目化实训教学改革[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莹;一种新型教学形式[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以标;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维丁;;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研究[J];包装工程;2009年08期
2 叶国丰;俞伟忠;;以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J];包装世界;2008年03期
3 邸晓松;;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4 翁立立;;包豪斯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7期
5 周丽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论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韩志刚;金长义;;关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8年06期
7 谭秋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年06期
8 庄泽;程无畏;;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年06期
9 姚丽;;校企合作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02期
10 许江;当代艺术教育刍谈[J];美术观察;200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圣燕;;以苏绣工作室为平台 探索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22期
2 孙丽娟;;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逻辑[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万剑;李兴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3期
4 周丽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论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万剑;王鹏;;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关荣;;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7 王晓芬;;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艺术教育;2011年05期
8 王兮;;室内设计专业高职教育中结合实际项目的“工作室制”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2010年18期
9 孙以栋;曹志奎;陈炜;;厚德健行,创新创业——基于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J];装饰;2009年02期
10 郭磊;;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中艺术教育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明;邵秀英;;21世纪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孙文平;;工学结合 产教合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边喜龙;谷峡;黄跃华;;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张泮洲;;论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兼论如何创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5 王华;;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问题的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蒋培余;袁义厘;王燕红;李新乐;邵华;;独立学院护理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荣日;刘晓莉;刘东升;;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孟丽涛;李光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9 刘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毓秋;;应用型心理测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李严;昆明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N];昆明日报;2009年
3 杨敏;北师大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福建日报;2001年
4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永霞;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N];酒泉日报;2010年
6 董伟;企业万名员工研发人才不足3人[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赵芮;不拘一格育人才[N];浙江日报;2010年
8 江西农业大学 易文龙 王映龙;市场呼唤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杨妤 通讯员 李世清 王晓东;弘扬手脑并用职业教育理念 创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侯丽;二月“考试季”:集中火力,重点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守华;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刘亚云;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袁媛;中国旅游人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7 唐林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彭茹娜;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青政;软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庚;XA动漫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慧;“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孙艳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刘春堂;XX移动公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2011年
10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93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19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