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公共艺术视角下的雕塑与建筑关系演绎
本文关键词:当代公共艺术视角下的雕塑与建筑关系演绎
【摘要】:雕塑与建筑是具有公开开放特质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在当代艺术思潮冲击下,建筑成为城市最核心的物人统一的标志,雕塑更多地从传统的建筑装饰形式当中走出,在更广阔的公共环境中得到生命力。建筑师与雕塑家在雕塑中体现建筑情怀,在建筑中体现雕塑触感,融合中西方文化之精华不断创新,开拓环境艺术新思维、新气象,使建筑与雕塑艺术高度融合。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
【分类号】:J313.2
【正文快照】: 在艺术形式与审美急剧变化、工业与信息化技术快速进步的当代,雕塑与建筑这种具有公开开放特质的造型与空间艺术的演进愈发受到公众的关注和审视。无论是作为拟型创作的雕塑艺术还是凝聚着物人合一思想的建筑设计,这两种古老悠久、相互独立但又紧密依存的艺术形式,在创作形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军;;彭军环境艺术设计作品[J];北方美术;2000年04期
2 方四文;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1年01期
3 严国卿;雕塑理念与环境艺术[J];西北美术;2001年01期
4 王大凯;谈环境艺术设计[J];中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陈六汀;环境伦理:环境艺术设计新视角[J];装饰;2001年01期
6 ;赖亚楠环境艺术设计作品[J];装饰;2001年02期
7 乔桑;日本环境艺术[J];装饰;2002年11期
8 夫也;法国环境艺术[J];装饰;2002年12期
9 王(忄宁);;环境艺术学科发展方向与课程的科学设置[J];设计艺术;2002年03期
10 王莫非;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图[J];成人教育;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云;郄恩田;尹传垠;;关于中国环境艺术教育方向及模式的探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何明;;简述环境艺术表现图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形式[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俞明海;周波;;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蔡在威;;理气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环境艺术[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郭义博;乔飞;;环境艺术设计形态语义之理论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6 张瑜;;废瓷片介入环境艺术的审美价值[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孙奕;孙延;;环境艺术设计情感语言的架构与表现[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毛白滔;;色彩与建筑环境创造[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琪;;浅析陶瓷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美学的意义[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奎庭;环境艺术师是城市的美神[N];中国环境报;2009年
2 杨亚彪;环境艺术师的使命[N];中国建设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胡春明;环境艺术:让城市更美丽[N];中国建设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郑极;现代建筑呼唤环境艺术[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奎庭;建筑、环境、艺术生命的回归[N];中国环境报;2005年
6 特邀嘉宾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主任张绮曼 本报记者 梁捷;让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活[N];光明日报;2003年
7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詹庆旋;关于环境艺术照明的基本理念[N];消费日报;2005年
8 顾孟潮;环境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环境化[N];中华建筑报;2002年
9 张绮曼;让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活[N];中华建筑报;2006年
10 李桂媛 李运江 夏元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N];中华建筑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晨晨;中国风水与环境艺术[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2 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伟;快速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2 牛s,
本文编号:1251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25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