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论作为东亚文化资源的“春香”故事

发布时间:2017-12-31 23:26

  本文关键词:论作为东亚文化资源的“春香”故事 出处:《东疆学刊》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春香传 东亚文化 交流 文化资源 文化传播


【摘要】:《春香传》作为东亚三国文化交流的媒介,它的创作演变过程以及接受者的创造性改写,无不透露出接受者受环境、艺术形式等多种因素影响的信息。中、日、韩三国通过排演春香、阐释春香,获得共同文化圈内的文化认同,在展现各自艺术特色和文化风俗的过程中,达到了对话、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春香传》也由此成为了东亚文化艺术中常演常新、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
[Abstract]:As the medium of cultural exchange among the three East Asian countries, its creative evolution process and the creative rewriting of the recipients reveal the information that the recipients ar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environment, art forms and so on. Korea three Kingdoms through rehearsing Chunxiang, explain Chunxiang, get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common cultural circle, in the process of showing their respect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ustoms,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dialogu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Therefore, Chun Xiang Biography has become a new and inexhaustible artistic resource in East Asian culture and art.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
【分类号】:G112
【正文快照】: 一春香故事由最初的民间传说,到盘骚里艺人口中的说唱,再到出现在多种文学文本中,期间经过了艺人、作家的多次修改,融入了朝鲜民族的风俗习惯、精神信仰,也吸收了大量中国文化艺术的多重元素,至19世纪初李朝的英、正年间①逐渐定型。据说该故事早在14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就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红秋;;南北影像中的《春香传》——比较朝鲜1980年版、韩国2000年版电影《春香传》[J];当代韩国;2007年01期

2 初清华;;秋千、蛇与刀——金仁顺《春香》的“知识场”批评[J];当代文坛;2009年05期

3 杨乃晨;《春香传》是一枝传播与发展中国文化的娇艳之花[J];东疆学刊;1991年01期

4 管三元;《春香传》与中国古典文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付春晓;;中韩两国文学的完美结晶——《春香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王成;;浅谈古典小说《春香传》的文体特色[J];沧桑;2012年02期

3 管乐;;谈“盘索里”艺术在《春香传》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0年22期

4 金吉花;;由《春香传》看韩国女性的爱情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5 杨昊;;论《春香》中“玫瑰”“菖蒲”的象征内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刘元玉;;人生若只如初见——金仁顺《春香》的印象主义批评[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7 王鹏;李晶;;论《春香传》的语言特色[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慧;《春香传》的文化人类学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王冰冰;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少数民族女性书写[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晓远;韩国电影文化价值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保光;《玉堂春》和《春香传》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朴文华;《春香传》的二重审美结构与中国思想、文学之关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姚莉;朝鲜言情汉文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夏振影;论金仁顺的古典题材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曹京岚;金仁顺民族题材小说人物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7 郭春林;《春香传》对《西厢记》的接受[D];延边大学;2012年

8 王慧;从《春香传》到《春香》[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梅兰;“冷”与“美”的融合[D];暨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初清华;;文学“知识场”的理论、方法与实践[J];江海学刊;2007年05期

2 崔英锦;;朝鲜族秋千的文化性格与教育功能解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金仁顺;张昭兵;;金仁顺:写作本身即是意义[J];青春;2009年03期

4 金仁顺;蛇[J];天涯;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伯海;东亚文化与文化东亚[J];学术季刊;1997年01期

2 徐圻;;走出文化的自大与自卑——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思[J];岭南学刊;2006年03期

3 易佑斌;;东亚文化和合体与认同感的共振性探析[J];中国市场;2006年28期

4 张孝菊;“21世纪:东亚文化与国际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4期

5 李雨欣;;东亚文化的交流与发展[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6 童光侠;明清时期的陶瓷输出与世界文化交流[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年01期

7 毛白滔;;浩浩终不息 乃知东极临——从人类文明演进看文化交流[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郭延礼;福建人文与中西文化交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陈伟明;侯波;;20世纪以前的南洋华侨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东南亚研究;2006年01期

10 李莹;;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外文化交流[J];商场现代化;2007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勇;;麇鹿文化与生态旅游[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立柱;;研究淮河文化要为流域经济发展服务[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龚敏;;整合文化资源 打造文化强省——充分发挥艺术馆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艺平;李俊国;;湖北省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分析[A];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光文;;内蒙古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胡道修;;巴渝寺庙文化资源与城市经济文化发展[A];历史科学与城市发展——重庆城市史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杨文会;;立足本省文化资源 推动全省文化建设[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8 宋生贵;;发现优势 坚持创新 走向超越——再论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9 徐彬;;试谈文化资源的开发[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10 许丽萍;;黑龙江文化资源与效益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新趋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文化厅副厅长 李庚香;科学统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N];河南日报;2005年

2 陶东风;为我所用:广告中的文化资源盗用[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商焱;映日荷花别样红[N];保定日报;2006年

4 ;四川:变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N];证券日报;2006年

5 记者  刘朝霞;四川变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N];国际商报;2006年

6 记者 李宜鹏 通讯员 杨永诠;渑池:“仰韶”彰显文化资源魅力[N];河南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梁婷;羡慕深圳人拥有的文化资源[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施立学;满族文化资源与振兴吉林经济[N];协商新报;2007年

9 苏苇;文化资源是太原的鲜明特色和风采[N];太原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张云宽 通讯员 李薰;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N];湖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沛新;文化资本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3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向泽映;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模式及分区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邓晓辉;新工艺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雪梅;城市规划中的文化发展策略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7 修远;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宋彦麟;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伟年;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因素及地域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桦;创意产业与文化竞争力[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克伟;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高芯蕊;中西方首饰文化之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邓颖颖;文化资源商品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毛薇;论文化创意产业在陕西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张晓亮;当代中国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7 关喜春;辽宁文化资源现状及开发方向调查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

8 叶山;安陆市文化资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潘琪;“三国”文化资源的多维产业开发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濮延博;和顺古镇文化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361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361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8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