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建筑环境物理重点_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初探

发布时间:2016-10-12 12:38

  本文关键词:办公建筑外环境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南大学》 2005年

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初探

任磊  

【摘要】: 办公建筑是现代都市中最具设计特色和科技含量的代表性建筑,同时也是现代城市中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场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商务活动的激增,人们对办公建筑的需求量正飞速增长。在我国办公建筑成规模发展的同时,建设的混乱和业主的盲目行为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应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性问题:诸如缺乏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过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压抑感等等。另一方面是办公建筑本身的适用性问题,大量的白领精英在这些建筑中工作生活,而办公建筑能否适应他们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带给他们一个能够放松身心、使人心情愉悦的办公环境,是判断该空间适应性的标准之一;办公建筑中的室内外公共空间的出现,从其功能和作用来看,也许正是这两个典型问题的解决之道。从这个角度出发,办公建筑中的室内外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可谓意义重大。 在本文中,第一章绪论首先分析了办公建筑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由办公建筑发展所带来的室内外公共空间的发展和衍变,阐明了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的意义和作用,继而提出了对于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在第二章中,主要从人的行为心理的角度,研究了人与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的关系,得出了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的设计要适应人的发展需要的结论。第三章通过国内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结合当今潮流方向,指出了我国国内办公建筑公共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详细分析了目前建设中所存在五种典型问题,为后文指出了研究的方向。第四章针对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的具体构成要素进行剖析,使其各个组成部分得到了归纳和统一,为后面的综合分析和设计概念作了铺垫。第五章通过分析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在实际设计中的处理原则和设计方向,来论述如何创造一个符合社会和自身需求的现代办公综合环境。第六章,分别分析了国外(日本)和国内不同的代表性办公建筑公共空间,在对比之中寻求差距,以求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最后,结语部分提出了对于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新方向,使我国的现代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能够更加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U242
【目录】:

  • Abstract6-8
  • 论文摘要:8-9
  • 第一章 导论9-15
  • 1.1 现代办公建筑的历史回顾9-11
  • 1.1.1 现代办公建筑的出现及变迁9-10
  • 1.1.2 我国现代办公建筑的发展及其分类方式10-11
  • 1.2 现代办公场所中室内外公共空间的概念11-13
  • 1.2.1 现代办公场所中室内外公共空间的出现及初步发展11-13
  • 1.2.2 现代办公场所中室内外公共空间的特征及意义13
  • 1.3 课题研究价值13-15
  • 第二章 人与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的关系15-26
  • 2.1 空间与行为、心理15-19
  • 2.1.1 建筑空间与人的行为心理15
  • 2.1.2 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中人的特殊心理15-19
  • 2.2 人的行为引起的交通问题及解决方式19-23
  • 2.2.1 办公建筑基地内的交通组织19-21
  • 2.2.2 办公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21-23
  • 2.3 人的适应性与办公环境的适应性23-26
  • 2.3.1 办公环境中人的适应性23-25
  • 2.3.2 办公环境对人的适应性25-26
  • 第三章 我国当前办公空间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26-31
  • 3.1 我国当前办公空间的发展历程及趋势26-28
  • 3.1.1 我国当前办公空间的发展历程26-27
  • 3.1.2 我国当前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27-28
  • 3.2 我国当前办公空间的发展存在的问题28-31
  • 第四章 现代办公建筑中室内外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分析31-45
  • 4.1 办公空间环境设计概念31-32
  • 4.1.1 办公空间环境概念的演变与发展31
  • 4.1.2 空间环境系统的架构组成31-32
  • 4.2 外部公共空间32-36
  • 4.2.1 外部公共空间的功能界面32-34
  • 4.2.2 办公楼外部公共空间的具体空间类型34-36
  • 4.3 过渡空间36-37
  • 4.3.1 过渡公共空间的定义36
  • 4.3.2 过渡公共空间的具体空间类型36-37
  • 4.4 室内公共空间37-45
  • 4.4.1 地面公共空间37-40
  • 4.4.2 空中公共空间40-45
  • 第五章 现代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45-68
  • 5.1 美学原则45-55
  • 5.1.1 形式美的基本原则45-48
  • 5.1.2 视觉传达中的整体感48-50
  • 5.1.3 符合时代的时尚感50-54
  • 5.1.4 个体的形象和气质54-55
  • 5.2 人性关怀55-62
  • 5.2.1 以人为本的尺度把握55-57
  • 5.2.2 感性色彩要素的运用57-58
  • 5.2.3 人本主义的文脉58-61
  • 5.2.4 对特殊人群的呵护61-62
  • 5.3 生态环境62-68
  • 5.3.1 小环境的生态改善62-65
  • 5.3.2 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65-68
  • 第六章 现代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实例综合分析68-80
  • 6.1 日本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环境的实例综合分析68-74
  • 6.1.1 概念的运用――“场所理念”68-69
  • 6.1.2 精神性与民族性69-70
  • 6.1.3 时代性70-73
  • 6.1.4 人性化与科技性共存发展73
  • 6.1.5 对中国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思考73-74
  • 6.2 国内代表性办公建筑的外部公共空间环境的实例综合分析74-80
  • 6.2.1 整体之下的和谐―――上海陆家嘴 CBD 区综合分析75-77
  • 6.2.2 概念之外的探索―――西安企业一号花园的全新演绎77-80
  • 结语80-81
  • 致谢81-82
  • 主要参考文献82
  • 图片索引82-8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君;;浅析现代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J];才智;2011年23期

    2 LiLi;;城市新名片——国电宁夏办公建筑[J];缤纷;2011年08期

    3 韦峰;杨玫;;河南地区办公建筑自然通风策略[J];中外建筑;2011年06期

    4 杨丽冬;;办公空间设计的组合形态分析[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5 邢鼎鼎;徐永军;;某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及优化控制[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4期

    6 刘峥;;小城镇建设环境要素重要度定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7 赵济安;;重新诠释构建办公建筑安全技防体系[J];智能建筑;2009年09期

    8 陈隽武;;某办公大楼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分析[J];福建建筑;2011年05期

    9 程杰;郝斌;刘珊;刘幼农;;建筑能效测评标识试点实施的思考[J];建设科技;2011年14期

    10 谢浩;;日光的利用与建筑空间的营造[J];上海建材;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小清;李念平;周慧;肖书博;胡丽君;;长沙市某大型商业办公建筑夏季室内空气品质客观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2 张帆;李德英;;北京市某办公建筑能源审计及空调系统测试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志勇;吴祥生;陈明群;文彪;;深圳典型办公建筑热环境测试及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4 赵建平;张绍纲;李景色;任元会;;办公建筑的照明节能标准[A];海峡两岸第十一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4年

    5 李剑东;王智超;袁涛;;长沙市办公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状况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6 韩星;马克华;董怡平;;上海某办公建筑的能源审计及空调系统测试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7 朱晓东;;创建中国特色的环境优美城市的理论框架刍议[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金雪霞;杜娟;;玻璃纤维在环境领域的应用[A];全国玻璃纤维专业情报信息网第二十九次工作会议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丹;徐宏庆;马晓钧;;基于冷负荷系数法的办公建筑高大中庭的空调负荷简化算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龙洋波;吴祥生;王黎黎;;重庆市某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永哲 通讯员 李永利 李建永;[N];河北日报;2010年

    2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李永利;[N];光明日报;2009年

    3 唐沙;[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润山石;[N];中华建筑报;2003年

    5 记者 陈彩虹;[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6 胡绍学 宋海林 黄柯 胡真;[N];中国建设报;2005年

    7 李建平;[N];中国建设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安领弟;[N];中华建筑报;2008年

    9 韩立;[N];邯郸日报;2008年

    10 贺文;[N];中国建设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兵;办公建筑的天然采光与能耗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2 李明悝;东中国海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3 张伟;结合天然采光的办公建筑节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张少兵;环境约束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张智;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管理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汪任平;生态办公场所的活性建构体系[D];同济大学;2007年

    7 范钧;区域软环境与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刘庆中;我国开发区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贺欢;空间环境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10 陈峰云;湖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惠;办公建筑内部空间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罗旭堃;西安地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任磊;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初探[D];东南大学;2005年

    4 杨曦;办公建筑形体生成中的可持续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姜树新;生态视野下的办公建筑“绿色中庭”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通;办公建筑的人文关怀[D];天津大学;2004年

    7 郭涛;高校新校区教学办公建筑在使用期的缺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8 董霖;我国当前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设计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李程;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节能措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李颖璇;办公建筑外环境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办公建筑外环境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38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1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