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新闻学与传播学全球化的研究、教育与实践论文集》2004年

发布时间:2016-10-18 03:06

  本文关键词:环境艺术与传播——现代景观环境视觉信息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4第二届亚洲传媒论坛——新闻学与传播学全球化的研究、教育与实践论文集》2004年

人际和群体传播关系对班级行为的影响

何业文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班级中的人际传播关系和群体传播网络,同时希望了解班级或者其他类似班级的组织性群体中的群体行为。通过对班级中的人际传播关系和群体传播网络的描述和分析,尝试实证传播和群体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在中国,该方法在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领域的应用尚不广泛,是一种比较新的定量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班级中存在数量不等的"友伴群";不同的"友伴群"有不同的群体行为;人际传播关系和群体传播网络对"友伴群"的群体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文章最后探讨了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自然实验设计"中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讨论和思考。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51;G206
【正文快照】:

引首学者郭庆光在谈论人际传播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时谈到:“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传播网络中。人际传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社会交际,同时也是为了交流信息、交换意见和相互影响。”①而且,“人以群体的形式进行活动,群体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其平;论发展高师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学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韩宇翃;韩志忠;胡鸿;;环境艺术与传播——现代景观环境视觉信息传播[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4 赵敏娜;美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教育类课程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刘智运,胡德海;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6 张惠民;我国早期科技学术期刊的传播学思想研究[J];编辑学报;2005年02期

7 李一凡;;论数字艺术教育与北京市现代化产业的十大关系[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刘武辉;;图书的信息传播特征[J];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12期

9 段戴平,林长春;对化学教学模式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李爱红;;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问题的新认识[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信茹;;传媒与民俗生活变迁——甘庄的个案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黄旦;丁未;;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周步恒;;衡量广播媒体实力之杠杆——论节目评估体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王向阳;;历史课堂开掘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孙忠;宋长虹;郭瑞宝;袁希强;;从诗词欣赏到电视新闻拍摄——谈新闻画面和诗词美学的结合[A];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孙忠;宋长虹;郭瑞宝;袁希强;;从诗词欣赏到电视新闻拍摄——谈新闻画面和诗词美学的结合[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孙忠;;给气象新闻补充新的元素——气象新闻写作[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忠;赵雪;刘素芳;刘燕;袁从军;;视觉信息传达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应用探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党红;;两种气象科普宣传形式之比较——气象服务节目与气象科普专题片[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朱金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燕;对当前我国新闻内容变革的传播社会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0年

2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钟跃;优化英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吴品杉;“研究性学习”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伊焱;教育的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蒲进;网络广告传播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仝冠军;中国古代编辑生存状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9 马恒平;网络行为的心理伦理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10 戴一鸣;《案例》:广州丁家宜化妆品有限公司[D];暨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郁青;;百度贴吧中的群体冲突分析[J];新闻世界;2010年02期

2 田蕾;;论非语言信息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5期

3 肖志芬;;SNS网络社区的人际传播特征[J];新闻窗;2010年02期

4 熊萍;;网络人际传播中符号活力的回归与超越[J];求索;2010年05期

5 龙剑梅;;离别诗体势语传播及其当代价值[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王晓楠;;手机短信交流的语境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7 ;传播快乐一年间[J];晚报文萃;2009年04期

8 吴定勇;;“地球村”时代人际传播不可替代的旁证——基于北美企业商展传播现状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1期

9 胡河宁;;一种人际传播研究的境界与期盼——读《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宋拙;;传播2.0下的处方药营销[J];国际公关;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琳;毛蜀;张昊;陶东;邹迎芬;陈敏;;期刊网站的口碑效应[A];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吕乐平;;电视春晚的后现代倾向[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田新娟;;新媒体给科普创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刘恕;;试论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交互融合——从新华社电视进驻开心网说起[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程文;;3G与新传播时代[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田向阳;;传播策略[A];第二期“营养领导才能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7 刘恕;;试论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交互融合——从新华社电视进驻开心网说起[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杨国安;;运用博客传播医学科普知识的研究[A];广东科普创作事业发展论坛论文选集[C];2009年

9 冯诚;;解读:上海市民对于重大政治会议信息的获取渠道和认知——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6次舆情调查数据综合分析[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刘晓萍;;试论编辑与文化传播的影响和互动[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竹;[N];光明日报;2011年

2 国际关系学院 刘早;[N];许昌日报;2011年

3 山西风光旅游规划设计院 张建荣;[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刘宝亮;[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5 记者 吴苡婷;[N];上海科技报;2010年

6 记者 姜澎;[N];文汇报;2010年

7 戎昌海 钟新 吕鸿;[N];人民日报;2010年

8 北京市科委 谢莉娇;[N];大众科技报;2010年

9 记者 吴苡婷;[N];上海科技报;2010年

10 记者 姜澎;[N];文汇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洋;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危机传播机理与治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关萍萍;互动媒介论——电子游戏多重互动与叙事模式[D];浙江大学;2010年

3 于晶;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赵高辉;公众视角下网络的政治作为[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琰;意义的浮桥与彼岸的想象[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韩瑞霞;美国传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与融合[D];上海大学;2010年

7 林毅;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婷婷;创新扩散的要素与农民个体态度改变[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林;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10 刘拓;公共危机伪信息复杂性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丽红;城市老年人代际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吴昊;长三角地区城市社区传播系统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张晓颐;认知与行为[D];中原工学院;2011年

4 梅倩;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媒体的受众审美心理探析[D];江南大学;2011年

5 于盼盼;危机事件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鲁婉莹;传播媒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李伟奇;河南省高校网球文化的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樊茜;中国婚恋网站受众心理初探[D];西北大学;2011年

9 王峰利;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杰;中国电视鉴宝类节目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艺术与传播——现代景观环境视觉信息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43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b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