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重庆近代民居类历史建筑的空间解析

发布时间:2018-01-21 20:42

  本文关键词: 山地台院 天井式民居 城市型民居 空间解析 出处:《重庆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代既有建筑作为历史沉淀的物质实体,肩负着见证时代变迁和延续固有文化形态的双重使命。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更新的盲目性和不可持续性等现象,结合重庆近代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和现今重庆活跃的旧城改造运动,希望藉此来更好地保存和延续有价值的建筑文化财富。重庆民居在独特的用地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习俗等等的综合影响之下,呈现出了山地建筑的独特风貌。但是,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以及不少地区对经济发展的片面强调,许多极具价值的民居建筑已经遭受到了不可挽回的破坏。近些年来,人们已经逐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民居所蕴涵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正日益为世人所认识和关注。重庆近代民居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向:传统建筑的延续和西方建筑殖民式侵入并与中国本土建筑逐渐融合产生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殖民式建筑史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世俗建筑形式之一,这种建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古典建筑形式,但却对中国近代建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近代早期西方建筑在中国的代表形式之一。重庆近代民居建筑是重庆近代建筑中有代表意义的一种建筑类型,现存建筑实例也比较丰富。本文从重庆地区特定的历史、自然、社会环境入手,分析了几种典型的重庆近代民居类历史建筑,总结其建筑空间的特点,包括空间布局、平面型制、形态尺度等。挖掘空间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旨在为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和更新,建筑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些较为准确和详实的依据;以及对当今建筑设计和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提出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确定论文研究的范围和方法;将论文调研中涉及到有代表性的建筑实例进行简单归纳。为后文进行具体论述做好准备。第二章介绍建筑空间的相关理论,论述了解读建筑空间的重要手段——空间解析方法。第三章介绍对重庆市近代民居建筑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情况,重庆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近代社会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因素等。第四章具体介绍每一阶段重庆民居建筑的一般情况,理清发展脉络。研究近代民居的形成条件。对民居进行分类,结合调研中接触的优秀近代建筑实例,对其进行深度解析第五章结合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的解析,总结近代民居的平面特征和立面特征。最后在结语部分归纳总结近代民居的形态特点及规律,并对近代建筑更新中的文化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mak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face a severe challenge. Bear the double mission of witnessing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continuing the inherent cultural form, aiming at the blindness and unsustainability of urban renewal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rich architectural culture resources in modern Chongqing and the active old city transformation movement in Chongqing, we hope to better preserve and continue the valuable architectural cultural wealth. Climate conditions and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cultural custom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mpact, showing the unique landscape of mountain architecture. However, with the large-scal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And the one-sided emphasi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any areas, many of the most valuable residential buildings have suffered irreparable damage. In recent years, people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this problem. The scientific value, the historical value, the cultural value and the artistic value contained in the folk residenc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ouses in Chongq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directions:. The continu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the colonial invasion of western architecture and the gradual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 with Chinese native architecture. Colonial architecture history is one of the first foreign secular architectural forms to enter China. This kind of architecture is not a real western classical architectural form, but it has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orms of western architecture in the early modern times in China. The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Chongqing is a kind of architectural type with representative significance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of Chongqing. The existing architectural examples are also relatively rich.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specific history, natur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Chongqing area, analyzes several typical modern residential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Chongqing,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architectural space. Including spatial layout, plane system, shape scale and so on. Excavate the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of space, in order to transform and renew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of city.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rchitectural remains provide some more accurate and detailed basis;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th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thesis, and determine the scope and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representative architectural examples are briefly summarized, and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lated theory of architectural spa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means of interpretation of architectural space-space analysis method. Chapter three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ongqing, including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situation.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s of the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modern social environment on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Chapter 4th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ongqing at each stage.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xt, to study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residential conditions, to classify residential houses, combined with the contact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excellent modern architectural examples. The depth analysis of 5th chapters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ree kinds of representative outstanding cases summarized the plane characteristics and facad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s. Finally in the conclusion part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modern residential forms. The prospect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renewal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s also prospected.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1.5;TU-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玉琪;浅议传统、传统建筑和地区建筑[J];安徽建筑;2003年01期

2 戴念慈;在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学术会议上的讲话 建筑传统的精神实质(开幕式上) 中国建筑传统的生命力何在(讨论会上)[J];建筑学报;1991年02期

3 林锦辉;中国建筑传统与现代建筑[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4 魏大中;建筑传统与时代的融合──西藏大厦创作回顾[J];建筑学报;1998年07期

5 阳静,贾强;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论建筑的矛盾性、复杂性与中庸之道[J];中外建筑;2000年05期

6 王昀;音乐中的数和建筑中的数——为揭示隐藏在一张乐谱中的5个建筑而作的理念分析[J];华中建筑;2002年03期

7 王贵祥;两难中的北京新建筑[J];装饰;2002年05期

8 刘阳;构建体现传统、有地域特点的现代建筑文化[J];南方建筑;2003年02期

9 邹惠萍;建筑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化关系初探[J];山西建筑;2005年13期

10 苔瑞·伯尼斯;更新换代-保护我们城市的建筑传统[J];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晓东;;建筑更新的观点与方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锐;张大玉;;浅议全球化进程中的建筑趋同[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先逵;;古代巴蜀建筑的文化品格[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4 孙皓;张永强;;传统—现代—建筑[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8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先逵;;巴蜀建筑文化品格与地域特色[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罗哲文;;哪些古建筑需要保护——选择保存古建筑的条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C];1981年

7 蔡镇钰;;世纪之交建筑随想[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郭维钧;;建筑由智能化到数字化[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9 杨鑫;张琦;;意大利南部特鲁利建筑文化与建造技艺的发展与更新[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10 聂向东;;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从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等工程设计谈起[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敏邋陈琳;建筑与其缔造的政治话语[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汤璇 实习生 王游婧;取传统文化之精髓 应现代建筑之需求[N];广东建设报;2007年

3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李行;“建筑是艺术”吗?[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李行;建筑二律——地点律[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千姿百态的竹建筑[N];中华建筑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查玮;在现代建筑中找寻传统印记[N];中国环境报;2004年

7 伯克;重拾现代精神 再释建筑自由[N];中华建筑报;2009年

8 记者 王尚锋 见习记者 陈波;张锦秋院士在我市作“和谐建筑”专题讲座[N];商洛日报;2012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张锦秋;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N];中国建设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杨赛 刘维维;中国传统建筑: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意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彤;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2 赵慧宁;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D];东南大学;2005年

3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赵劲松;建筑的原创与概念的更新[D];天津大学;2005年

5 王绍森;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戴路;经济转型时期建筑文化震荡现象五题[D];天津大学;2004年

7 王又佳;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清华大学;2006年

8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朱力;新中国现代民族建筑之路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翔民;养生农庄建筑的地域性表达[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东海;建构视野下沙溪古镇工匠技艺与材料表达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姜川;基于类型学理论的廊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朱昌龙;成都及周边地区传统建筑材料现代演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宋露;拱的地域化表达[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宋冉;设计概念的构思与贯彻[D];苏州大学;2015年

7 斯达尔汗;唐宋绘画中的建筑表象及其源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周畅;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中的砖建构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9 陆禹杭;当代建筑形态特征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NTHULIKILA MUNALI SILUYELE(图利);赞比亚传统建筑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2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452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