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3 21:41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提升,高速公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路域景观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也明显突出。而互通区作为高速公路结构上占地面积大、景观创造性强的关键节点部位,其不仅是高速公路景观中观赏点最高,而且也是城镇对外开放宣传当地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其景观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着整条高速公路的景观,而且也从多个方面影响着本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相对来说时间比较短,景观设计仍处在起始阶段,在实践项目中对景观的关注度不够,景观的设计较难穿插于整条公路建设的每个阶段。并且在景观设计中还存留着较多弊病,如过度重视形式美、模仿照抄严重、欠缺整体统一性、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不够重视等等。本文首先主要阐述了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设计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概括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对互通区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综述,概括了高速公路互通、高速公路景观、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设计的概念、功能、特点以及互通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互通区景观在高速公路景观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影响互通区景观设计的相关因素,概括了互通区景观设计的内容、原则、设计步骤以及对互通区景观各组成要素有针对性的阐述了具体的设计方法。最后以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互通区景观设计的理论探究和概括,探讨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秣陵互通区的景观设计。将本文的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具体实际案例得以验证,根据我国的国情,从合理化、人本化、长久化等方面去探讨该互通区景观设计,为我国以后的互通区景观设计研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依据。不仅有助于国内景观设计师对目前互通区景观设计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也为以后的互通区提供更人性化、更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设计。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satisfying the traffic function, people begin to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road area. The importance of landscape design is also evident. As a key node in expressway structure, interworking area is not only the highest viewing point in expressway landscape, but also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towns to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to propagate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The landscape effec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landscape of the whole highway, but also affects the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ities from many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expressway in China is relatively short,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attention to the landscape is not enough in the practical project,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difficult to intertwine in every stage of the whol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disadvantages in landscape design, such as excessive attention to the beauty of form, imitation copy seriously, lack of overall unity, and the surrounding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integration is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of landscape design research in expressway interworking area are described, and the contents, methods and technical route of this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Secondly, it summarizes the related contents of landscape design of interworking area, summarizes the concept,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landscape design of expressway interworking, expressway landscape, expressway interworking area, and expressway interworking area landscape desig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terworking area landscape in expressway landscape,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erworking area landscape design, summarizes the contents and principles of interworking area landscape design, The design steps and the specific design methods of each component of the landscape in the interworking area are expounded. Finally,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expressway interworking area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Nanjing airport expressway moling interworking area is discussed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generalization of the interworking area landscape desig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verified by practical case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interworking area i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rationalization, humanism and permanence. It provides a complet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landscape design of interworking areas in China. It is not only helpful for the domestic landscape designers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interworking area, but also provides a more humanized and more local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design for the future interworking area.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1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克辛;滨海彩云──大连海之韵广场景观设计[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0年09期

2 陈学似;景观设计的误区[J];中国园林;2000年03期

3 但新球,龚艳;现代森林景观设计美学原则[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0年02期

4 英柏,念冬,东婧;楼高但凭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南京月安花园景观设计浅析[J];建筑学报;2001年07期

5 ;新书: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含光盘)──从硅谷到中关村[J];中国园林;2001年03期

6 季文媚;浅析景观设计的几点技法[J];安徽建筑;2002年04期

7 王文卓;21世纪校园环境与景观设计[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李学斌;尊重自然 以人为本 注重文化——小城镇景观设计浅析[J];小城镇建设;2002年01期

9 周薏;小城镇形象设计中的景观设计[J];小城镇建设;2002年01期

10 李燕彬;;浅谈“花之广场”景观设计[J];北京园林;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玲;余俊;;基于场所和事件的景观设计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正国;;城市特色与景观设计[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3 邓卓智;;转河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A];2003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 学科与教育》导读[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王秉洛;;对“《景观设计:专业 学科与教育》导读”一文的审稿意见[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褚海峰;;浅析景观设计的标准[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项彤;;景观设计中的自然辨证法[A];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宣城分会论文集[C];2012年

8 苗飞;;室内景观设计及创新内涵分析[A];2014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刘草;;河北省唐山市海港医院景观设计[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易晓;郝健;;宜居城市的交通景观设计与评价[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晓涛;景观设计:追求亲和自然[N];北京日报;2002年

2 张柱;南北住宅景观设计比较[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3 李莎;南京景观设计的得与失[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4 华开颜;景观设计呼吁专业化[N];建筑时报;2003年

5 何多多;景观设计:行业新宠前景灿烂[N];建筑时报;2005年

6 陈强;景观设计发展纵横谈[N];美术报;2005年

7 王向荣 林箐;景观设计与艺术[N];中国花卉报;2004年

8 中国楼市记者 侯勇;景观设计的精髓是追求人性[N];中国建设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李佳;景观设计:重归艺术先锋[N];中华建筑报;2005年

10 方帅;景观设计是解决城市拥挤的关键[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匡纬;基于非线性思维观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曹磊;当代大众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观念与景观设计[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言;当代消费主义浪潮下的节约型景观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张斌;现代哲学、美学影响下的西方景观设计解读[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3 刘博新;西方当代艺术与景观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袁芳;社区公园健康景观设计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大欣;形态构成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梦娟;构成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言波;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8 华琴;武汉虹信高科技园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王琳;太阳城汉府文化度假区景观设计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10 孟研;景观设计中的艺术思维与艺术表现[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41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241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a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