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等乌蒙山湿地越冬水鸟群落及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选择比较
发布时间:2019-10-29 20:43
【摘要】:乌蒙山区是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主要越冬地,贵州草海、云南会泽及大山包构成了这一地区主要的越冬湿地群。目前,三地越冬水鸟群落结构及黑颈鹤生境选择的差异性分析尚未开展;同时,草海保护区水鸟的季节动态及景观变化与黑颈鹤数量的关系研究也尚属空缺,基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开展本研究,现就研究成果报道如下:1、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下旬,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对草海保护区不同季节主要水鸟进行调查,春季调查共记录主要水鸟6目8科23种,夏季5目7科15种,秋季6目11科32种,冬季6目10科32种。秋冬水鸟种类最多,雁形目物种占据优势。草海水鸟群落四季动态分析显示,种类和数量呈现先减后增,总体呈上升趋势。鹤形目(Gruiformes)、雁形目(Anseriformes)鸟类数量季节性波动较大。浅水区和沼泽草甸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在四季均较高。2、对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赤颈鸭(Anas penelope)、赤膀鸭(A.strepera)、白骨顶(Fulica atra)、黑颈鹤和灰鹤(Grus grus)7种重要水鸟进行生态位分析,结果显示,赤麻鸭、斑头雁、灰鹤与黑颈鹤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特化程度小,宽度值较小物种的是赤颈鸭、赤膀鸭和白骨顶。生态位重叠分析结果显示,白骨顶与赤膀鸭生态位重叠度最大(C=0.96);赤膀鸭与赤颈鸭、白骨顶的生态位重叠度分别为0.95和0.91;黑颈鹤与赤麻鸭的生态位重叠度为0.70,与斑头雁、灰鹤的生态位重叠度均为0.56。3、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云南会泽及大山包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进行了调查,并与草海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在物种构成上:草海(36种)会泽(25种)大山包(13种),雁形目水鸟均占优势,草海鹳形目(Ciconiiformes)、,
本文编号:2553632
本文编号:2553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55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