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美学理念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贝贝;王东焱;;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论综述[J];绿色科技;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丽娟;;当前环境设计与生态美学思想的融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淮梁;;生态视野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展望[J];美术研究;2008年01期
3 乔峰;;浅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J];现代园艺;2012年20期
4 肖丹;;论生态理念视阈下的环境艺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17期
5 杨晨;;绿色生态审美视域下环境艺术设计要素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6 刘桂;;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之“生态设计”[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05期
7 董周;;浅析环境艺术设计及其审美的特征[J];商;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J];生态学杂志;2000年01期
2 陈庆男;发展中的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简介[J];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亚彪;[N];中国建设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涛;王益锋;;生态美学的兴起及其意义[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杨英风;从中国生态美学瞻望中国建筑的未来[J];建筑学报;1991年01期
3 邓绍秋;论禅宗自然观的生态美学智慧[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郑时龄;;生态美学时期的世博建筑[J];长三角;2007年05期
5 李女仙;;当代世博会建筑的生态美学探析[J];装饰;2010年09期
6 乔沙;;生态生活作为崭新的个体生态存在方式初探[J];科学之友;2012年03期
7 王明治;;诗意栖居——秸秆材料日用品设计的生态美学价值[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黄欢;唐文;;农业植被景观的生态美学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0年11期
9 樊星辰;;浅析产品设计中的生态美学[J];中国包装工业;2014年08期
10 刘晋媛;汪侠;;道家生态美学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以江苏老子山旅游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繁仁;;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庆本;;国外生态美学状况[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5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提纲[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孙辉;;返魅的前奏——罗伯-格里耶创作的生态美学意义[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皓;;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沉重话题[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10 张群芳;付飞亮;;“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精粹[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汉儒 黄孝谋;广西民院“生态美学”绽放异彩[N];广西日报;2005年
2 吴承笃;生态美学的新译介[N];文艺报;2010年
3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潘一峰;打造产业人才生态美学高地[N];杭州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唐景莉;生态美学:注重人与自然整体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李星;探索生态美学建构[N];光明日报;2001年
7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8 李晓林;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N];光明日报;2005年
9 王杰;生态美学研究领域上的独特声音[N];广西日报;2005年
10 ;朝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生态美学相结合的目标[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2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翟鹏玉;对生与环进—花婆信仰中的壮族审美生发图式[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蓉;共生—生态美学的基点[D];扬州大学;2008年
2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4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婷;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6 秦明;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大学学科建设初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高春民;生态美学:一种新的美学形态[D];新疆大学;2008年
8 申伟国;传统生态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产品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李雪;老庄思想中的生态美学资源探微[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韩女子;高博斯特的生态美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5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55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