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微型水景生态技术在山城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4 10:51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城市雨水径流问题尤为突出。雨水径流一方面可引发城市雨洪灾害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另一方面雨水径流白白流失造成了二次污染,是一种淡水资源的浪费。微型水景是重要的生态技术,可以作为缓解雨洪问题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净化雨水径流加以利用,而且能够营造较好的生态环境。本文选取山城重庆为研究地点,研究了山城典型区域地表径流污染迁移空间特征,为重庆园博园微型水景生态技术的构建提供参考;调查了重庆具有代表性的45个微型水景中水质的季节变化、微型水景中水生植物碳(C)、氮(N)、磷(P)的月份变异特征及时空差异性;同时对微型水景10个构成要素进行因子分析,从而提出了一种适合山城重庆的微型水景构建模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1)受迁移段人为活动的影响,污染物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入湖前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的浓度分别在26.6-87.1 mg/L、0.87~6.96 mg/L、0.08~0.28 mg/L、0.52~1.48 mg/L之间。除溶解性TN (DTN)外,其他3种污染物溶解态浓度占总浓度的百分比随降雨等级和雨强的增大而增大。NH3-N、COD、TP浓度与TSS浓度呈正相关,溶解性COD(DCOD)、溶解性TN(DTN)、溶解性TP(DTP)浓度与总悬浮物(TSS)浓度无相关性。TSS与场降雨的最大雨强呈现正相关。2)重庆45个代表性微型水景中,COD、TN、TP含量季节变化受径流的影响较大,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同时,从池中采集的5种水生植物叶片分析夏季月份C、氮N、磷P及C:N、C:P、N:P的变化.研究发现,水景池中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L.)、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和水竹芋(Thalia dealbata)植物叶片P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8.55%,含量范围为1.01~6.24mg/g。其次为N:P的变异系数,再就是N,C:P和C:N的变异系数。C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58%,其含量变化范围为418.43-495.00mg/g之间。风车草、黄菖蒲、粉绿狐尾藻叶片中C、N、P含量因采样的不同月份和不同水景景观池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水竹芋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而梭鱼草的差异性均较小。此外,通过对微型水景工程10个构成要素的因子分析可以发现,水景景观池有无流动性、池底和池周的构造以及所维持的水质是影响水景综合效果的主要因素。3)山城微型水景生态技术的设计建造应结合建造地的径流污染状况和本土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工艺环节应包含以颗粒沉降、曝气增氧、基质过滤最后依靠微生物活动对径流进行深层净化。
【图文】:

微型水景生态技术在山城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场次降雨雨踢变化

颗粒吸附,溶解态,溶解态污染物,比值


3.4.不同形态污染物的相关性逡逑3.4.1.污染物总量和溶解态的相关性逡逑污染物总量和溶解态污染物的相关性结果如表3-3所示。从表3-3中可以看出,逡逑COD与DCOD,TN与DTO均是很好的线性关系,TP与DTP除了雨强最小的6月逡逑8日,均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NHs-N与DNH3-N除6月26日小雨且雨强较小的逡逑情况,,也表现出了很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态污染物包含了雨水自身的污染物之外,还逡逑有大部分是对颗粒态污染物表面的淋洗而产生的。说明污染物总量和溶解态污染物的逡逑相关性受降雨强度的影响较大。雨强较大,冲刷的颗粒物较多,地表径流的淋洗使得逡逑溶解态污染物的含量升高,反之则不会有明显升高。污染物的总量受溶解态污染物的逡逑含量的影响较大。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莹;利用生态技术对水体环境修复的可能性与限制性[J];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S1期

2 秦书生;;生态技术的哲学思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4期

3 李婵娟;;促进生态技术发展的思考[J];才智;2009年14期

4 代锦;生态技术:起因、概念和发展[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年02期

5 周宏春;生态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年02期

6 杨发明,吕燕;生态技术与企业环境战略[J];环境导报;1996年06期

7 李君亮;吴国林;;生态技术的现象学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3年06期

8 于晶晶;;浅谈矿山、公路建设中“生态技术”方案的选择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9 董杰;马曙晓;霍晗;;煤炭资源型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技术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年01期

10 王干;万志前;;论促进生态技术发展的法律制度安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秦书生;;生态技术的哲学思考[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王强;;夏热冬冷地区村镇居住建筑适宜性生态技术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姜虹;绿色生态技术将在北京集中展示[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刘宗超;加强生态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N];山西政协报;2007年

3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刘宗超;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及生态技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方弘邋袁伟;中国生态小康建设4项年度评选揭晓[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5 倪杰;上海拥抱“智慧”生态楼[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陈泳 新华 赵运坤;生态技术养鸡须向农民推广[N];中国畜牧报;2004年

7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冯超;冶金生态技术推广需要评价标准“保驾护航”[N];中国冶金报;2006年

8 记者 李明娟;兰州新区将打造生态技术高地[N];甘肃经济日报;2013年

9 赵洁;安徽首座绿色建筑获批公建二星设计标识[N];中国建设报;2011年

10 詹洪春 黄善春;美国“干水”在我国生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婵娟;生态技术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2 肖艳华;企业采用生态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顾程琼;浅析住宅建筑生态技术的选用[D];同济大学;2006年

4 陶竞进;上海世博会建筑的生态技术运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马佳泰;生态技术文化的可行性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周志荣;生态技术与湖北省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7 邓华杰;技术与消费的关系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进;高校学生住区生态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郑丽丽;微型水景生态技术在山城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0 钱进;皖南“生态”型民居适宜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2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572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c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