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哈工大校园开放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10:28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也备受关注,优质的校园空间环境逐步成为塑造学子审美水平、生活态度以及人格心理的重要因素。同时,从公共艺术的视角审视校园开放空间建设,能够体现校园的艺术性、文化性以及校园整体氛围。事实上,公共艺术设计不是艺术品在开放空间中的堆砌,而应是与地域特征结合,与校园教育理念一致,与师生追求达到共鸣的表达方式。本文以哈工大一校区为研究背景,将哈工大精神和可持续的校园建设理念放在首位,旨在塑造校园公共艺术系统,以形成哈工大无形资产,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并能够与城市建立互惠共生关系,为城市形象带来一定影响力,引起校园公共艺术建设方面更广泛地关注。首先,对高校校园开放空间与公共艺术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属性特征并进行类型划分,尤其是论述了开放空间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和作用,对展开设计做了有益铺垫。其次,对哈工大一校区公共艺术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后,得到有效的事实依据,从四个层面整理了现状问题。最后,形成针对性较强的公共艺术设计原则,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哈工大校园开放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手法,并从色彩、构筑物、铺装、照明、标识系统等方面提出系统规划。此外,结合哈工大城市背景以及哈工大发展历史,形成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支撑,营造校园空间的设计意向。
【图文】:

鸟瞰图,哈工大,鸟瞰图,开放空间


面和实践方面两部分。理论方面,由于公共艺术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特征明显,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综合设计理论进行指导,并在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背景的高校校园开放空间建设中不断更新。建立关于指导高校校园开放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的理论体系,逐渐发展成为高校校园开放空间建设的理论支撑。实践方面,首先缓解哈工大校园开放空间形象简约,校园特色表达不明确等问题,开放空间本来属于哈工大校园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实情况是较注重校园中建筑物的形象而忽略了开放空间的构建,尤其是以公共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空间设计几乎没有[1]。很多教学建筑周围的开放空间被边缘化,处于半荒废状态,造成空间的浪费同时影响校园的形象。其次,顺应开放空间承载功能综合化的需求,在哈工大一校区这类建筑密度较高的校园中,,有限的开放空间容量情况下,将综合化的功能尽可能集中在空间中,能够发掘校园开放空间承载潜力。最后,让校园开放空间更具艺术化同时带动城市环境美化,是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够唤醒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审美需求,让哈工大成为哈尔滨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哈佛大学,喷泉


石阵的中心有 32 个喷嘴,春、夏、秋三季都能形成缥缈梦幻的水雾在石上环绕,冻结水雾冻结的时候,利用建筑的功能系统喷雾。这样在一年中的所有季节,包括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唐纳喷泉都显示出不同的面貌。并且以动态公共艺术形态出现,为哈佛大学校园开放空间增添了巨大的魅力[7]。(见图 1-8、1-9)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隆;林世平;;海口市街巷系统开放空间的有效性评价[J];热带生物学报;2019年01期

2 南佳昕;;遗址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花卉;2018年08期

3 王宇洁;卢佳盼;刘俊娇;仲利强;;基于游客停驻活动分析的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特征解析[J];建筑与文化;2019年06期

4 刘国正;张晋石;;在变化中延续——华盛顿开放空间系统的规划历程探析[J];风景园林;2018年02期

5 王科;刘亚男;彭睿怡;;城市修补理念下北京西四片区开放空间更新策略探讨[J];北京规划建设;2018年06期

6 赵月霞;李建斌;王重亮;;创造有活力的开放空间——由沈阳市青年公园一隅引发的遐想[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徐振;韩凌云;;开放空间及周边的风环境历史变化分析——以南京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年02期

8 曾琦芳;;气象灾害应对的东南沿海地区高校开放空间规划设计优化策略——以闽南地区为例[J];中外建筑;2019年02期

9 李婧怡;;1998年以来苏锡常地区开放空间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年02期

10 陈定石;陶思静;江海燕;;建筑退让红线空间开放化规划设计策略[J];广东园林;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慧斌;余炜楷;;广州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活力特征与规划策略[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C];2019年

2 邓杰帆;何觉聪;;开放空间大气修复研究与实践[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7年

3 张馨元;张逸凡;;城市中心区不同类型开放空间微气候环境的对比认知[A];建筑的历史语境与绿色未来——2014、2015“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获奖论文点评[C];2016年

4 赵宇雯;沈怡辰;;基于POE的城市中心区开放空间使用及优化路径研究——以天津小白楼片区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C];2017年

5 刘健枭;文超祥;;纽约市滨海开放空间的步行可达性分析及思考[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C];2018年

6 林倩;赵艳莉;蔡赞吉;;空间视角下提升宁波中心城区城市活力的路径思考[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总体规划)[C];2019年

7 井晓鹏;葛娴娴;;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发展利用研究——价值、问题、策略[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C];2017年

8 金云峰;张悦文;;复合·拓展·优化——城镇绿地空间功能复合[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4年

9 李韶霞;彭蓉;刘广林;;洛阳市周王城广场改建设计[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10 聂兆丰;陆伟;;基于日常生活行为的住区开放空间研究——以大连市春柳地区为例[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C];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德力格尔;长春都市圈开放空间演化格局与优化路径[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2 邱风;开放空间低气压微波脉冲放电氮气等离子体电子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欣;基于微气候热舒适的滨江开放空间环境质量提升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陈博杰;哈工大校园开放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吴莹;广州旧改类创意产业园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4 陶思静;广州旧街区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5 陈隆;城市街巷系统开放空间低效性评价研究[D];海南大学;2019年

6 肖茜;基于AHP法的四川藏区旧城开放空间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7 张瑞;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城市商业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8 孙钎斌;基于教育和学生行为需求的中学校园开放空间设计[D];天津大学;2018年

9 马梦如;冀南传统村落开放空间形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10 肖鸿飞;城市下沉式开放空间与周边环境整合设计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94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594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2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