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北方森林土壤性质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图文】:
图 1.1 研究林火对北方森林土壤 C/N/P 计量比影响的三个模式:(A)直接研究主要景观控制因素(林火、地形、植被类型)对土壤 C、N、P 库的影响,但是没有揭示火后土壤C、N、P 平衡的变化;(B)通过考虑各控制因素对元素 C、N、P 耦合作用的影响来直接分析林火对土壤 C/N/P 生态化学计量比动态变化的机理;(C)还考虑到林火通过改变土壤环境来间接影响土壤 C/N/P 比,综合研究林火干扰对土壤 C/N/P 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直接与间接作用,,全面揭示林火干扰调控土壤 C/N/P 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的机理。林火干扰对土壤C/N/P比影响的研究还可以判断火后初期养分限制类型。养分限制理论描述了生物体(植物和微生物)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即生物体的生长决定于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29]。施肥实验是检验种群和群落水平养分限制的唯一准确方法[30],但其周期长、对样地产生干扰,寻求快捷反映养分限制的简单指标一直是生态学和植物营养学的关键问题之一。Cleveland和Liptzn[31]研究中发现土壤微生物的C/N/P比与土壤库C/N/P比间存在显著一致性,因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比可作为评价土壤养分限制状态的重要工具。养分限制类型与植被生长、生产力、物种优势度、稳定性存在显著相关性关系,对于
图 1.2 大兴安岭地区位置图及 2010 年 TM 影像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 火干扰对北方森林土壤碳氮磷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林火干扰如何影响北方森林生态系统 C、N、P 循环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研究的是景观尺度上的控制因素如何影响土壤 C、N、P 库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对重要性。一些研究发现林火显著减少土壤表层碳氮含量[35,36],但却增加其表层有效氮磷的含量[24,28,37-39]。有研究指出林火烈度是影响土壤 C、N、P 循环最重要的因素[8,40-42],高强度火导致生态系统 C、N、P 损失最多。另有研究指出林型也是影响林火干扰时 C、N、P 损失的重要因子,针阔混交林的碳氮损失最多[25],而胡海清等[43]在研究 1965-2010 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10种林型碳排放时,则发现杜鹃-落叶松林的碳排放量最大。Kasischke和Hoy[44]在对阿拉斯加内部北方森林的研究中发现燃料类型和地形是决定土壤表层碳消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化学计量”栏目征稿[J];中国计量;2019年04期
2 胥蕾;;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常见错误与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9年10期
3 冒勇;;“打比方”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年08期
4 ;“化学计量与分析技术”栏目征稿启事[J];中国计量;2015年02期
5 纪凌杰;;有关化学计量的计算综合题解法管见[J];同行;2016年15期
6 杨万兵;;我国环境污染现状与化学计量应用分析[J];食品界;2017年03期
7 陆建源;;“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数字化”复习策略[J];中学生理科应试;2017年04期
8 雷范军;吴惠华;;化学计量重要考点精析[J];高中数理化;2017年Z2期
9 ;“化学计量与分析技术”栏目征稿启事[J];中国计量;2014年02期
10 ;“化学计量与分析技术”栏目征稿启事[J];中国计量;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金花;蔡晓强;张忠;陈令新;;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荧光化学计量器进行半胱氨酸测定[A];第七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孙宗玖;李培英;;放牧对伊犁绢蒿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6年
3 高君亮;罗凤敏;段娜;刘禹廷;罗红梅;郝玉光;;绿洲化过程中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A];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4 田梓杨;黄洪辉;齐占会;廖秀丽;史荣君;;基于化学计量方法研究大鹏澳养殖海域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宋凤瑞;刘宁;闫存玉;刘志强;刘淑莹;;DNA分子与生物碱类化合物的非共价复合作用的电喷雾质谱研究[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黄京根;周波;余兴海;;非化学计量BAM的热劣化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7 李海峰;史乃捷;王军;韦超;崔彦杰;马联弟;;土壤和沉积物顺序提取方法及其标准物质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红梅;化学计量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N];中国质量报;2005年
2 中国计量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 李红梅;化学计量:精准感知世界 助力质量强国[N];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
3 记者 杨蕾;加强计量交流 世界共同发展[N];中国质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君;甘南亚高寒草甸金露梅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机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阎凯;滇中富磷区典型植物群落氮磷化学计量格局与径流输出特征[D];云南大学;2015年
3 全先奎;兴安落叶松叶生理生态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亨宇;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北方森林土壤性质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2 林永静;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化学计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张泰东;帽儿山地区不同林型和立地条件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4 程艳艳;化学计量内稳性与毛竹入侵生态系统稳定性关系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5 何俐蓉;氮添加对人工油松林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6 杜天雨;不同纬度红松天然林碳、氮、磷、钙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7 刘超;植物氮磷化学计量随环境变化的代谢生态机制[D];浙江大学;2014年
8 张慧;麻栎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异机制及其功能[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9 孙立青;中国农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10 王宸;龙溪—虹口保护区阔叶林林区下土壤—凋落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00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00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