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苏州轨道交通地下站点室内空间环境营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8 23:22
【摘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近年来,建设需求增速很快,苏州轨道交通建设始于2007年,已通车3条线路,在建线路2条,远期规划15条,有着较大的建设需求。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中,绝大多数是地下站点,站点空间的环境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最初的站点空间主要为了满足基本的轨道交通使用功能要求,随着建设技术水平的发展,建筑空间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再加之站点功能要求的增加,以及人们对站点公共空间环境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站点空间营造复杂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地下站点有其特有的空间属性,首先,属于地下空间,空间的限定性强,较为封闭,易让人产生一些不适感受,空间营造时要与地上空间加以区分,在限定的空间界面内发挥想象力来创造优美的空间。其次,地下站点属于轨道交通空间,本质是满足运输功能,快速疏导人流,在空间装饰上要求安全、简洁、明快、易懂。最后,站点空间环境还受一些站体本身的问题限制,需要在空间营造过程中结合艺术、技术手段加以解决,且空间的表达要与城市地域文化相结合。地下站点室内空间环境营造,可以遵循一定的设计方法,将站点空间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分析站点的组成因素,整理出空间环境的要素,梳理空间的发展方向、限定因素,巧妙运用设计方法、手段进行空间营造。通过对苏州轨道交通地下站点空间营造方法、原则的分析,对线路的设计理念进行整理并加以延伸,从中得出苏州轨道交通地下站点空间营造的方法,遵循一线一景的设计理念,按照标准站、特色站分类方式进行空间塑造,结合地域文化,提炼设计主题,在总的主题下进行标准站和特色站的设计,标准站提倡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强调一致性;特色站则突出站点艺术性和个性化,体现地域特色,成为线路点睛之笔。营造中充分理解空间环境特性,从其本质出发着手进行空间设计,解决地下空间、交通空间以及站体本身的固有问题,消除空间闭塞,实现交通功能,展现优美环境。遵循专业设计理念模式,分析空间建筑结构形式并利用,将设备与空间进行整合,通过艺术、技术等手段来实现空间的规划。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师是在限定的空间内进行室内环境的营造,这就需要这些专业的设计思路来进行指导,从而形成专业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服务。
【图文】:

苏州,轨道交通,空间,记录图


苏州轨道交通空间调研记录

苏州新区,轨道交通,苏州


对地下站点室内空间环境的营造有着深刻的体会,见图1-2、1-3,能够得到业主及各参建专业的一手要求及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对图 1-2 苏州轨道交通 3 号线苏州新区站站厅图片来源:苏州市华丽美登装饰装璜有限公司.苏州轨道交通 3 号线设计方案[R]. 2016图 1-3 苏州轨道交通 5 号线集散中心站站厅图片来源:苏州市华丽美登装饰装璜有限公司.苏州轨道交通 5 号线设计方案[R]. 2018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2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米佳;徐磊青;汤众;;地下公共空间的寻路实验和空间导向研究——以上海市人民广场为例[J];建筑学报;2007年12期

2 王保勇,束昱;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中人的因素的考虑[J];人类工效学;1998年04期

3 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地下环境心理学[J];地下空间;199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段琦;基于寻路行为的公共设施内导向标识服务能力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群;公共建筑内部集散空间设计与行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05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05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e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