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论的滨海城市场地景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3:59
【摘要】:近代以来,大部分国家均经历了由于快速城市化所引发的次生灾害,诸如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等雨水问题。相较于内陆城市,滨海城市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雨洪问题,在场地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包括土壤、植物、水体、构筑物在内的景观元素均受到海洋气候与地理位置的影响。目前我国滨海城市场地尺度下的低影响开发景观设计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十分匮乏,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与设计体系。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雨洪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了整理,从而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路线;其后,从场地设计的视角对现有的低影响开发理论进行总结提炼,为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滨海城市场地景观设计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滨海城市场地景观设计的优秀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与低影响开发理念相结合的滨海城市场地景观设计要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滨海景观设计体系,确立了滨海城市场地雨水景观设计的目标与原则,并提出相应的场地雨水景观设计程序。本文将滨海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与场地景观要素相结合,根据场地生态环境的切实问题提出场地土壤设计、植被设计、水体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的优化策略,为低影响开发下滨海城市场地景观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指导。最后,研究将设计方法应用到珠海市某文化创意园的场地雨水景观设计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具体的实践来对理论进行论证和反馈。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8;TU992
【图文】:

海鸥,洪水灾害,来源,图片


而影响了自然水循环的过程,使得场地径流无法及时排出,引发城市内涝。目前,我国城市水安全问题形式十分严峻,全国大部分城市都遭受着不同程度地洪涝灾害威胁1。特别是近年来暴雨事件频发,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逢雨必涝的窘境,北京、武汉、广州等诸多城市,大雨里看海成为了常态。洪涝灾害给城市安全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我国是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滨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相比,滨海地区除了需要应对城市内涝问题之外,还受到复杂的次生灾害影响。海洋为滨海地区带来了温暖湿润的空气,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法避免的台风灾害。2014 年9 月,海口市遭受台风海鸥的袭击(图 1-1),由于连续的强降雨和风暴潮的增水作用,使得海口城区大部分区域被淹没,城区内涝严重,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2。2011 年 10 月,广州遭遇暴雨天气,同期珠江潮水上涨,由于受到潮水的顶托,广州城区出现了三十多处内涝点3。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规模暴雨事件还有 2008 年的深圳龙舟水(图 1-2),短时间内广东省多地降水量均超过了暴雨级别,积水最严重的地区水位最高达到了 2m,超过了 419 暴雨时的水位,由于同时期受到潮水顶托,城市排水系统全面瘫痪,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4。

龙舟水,深圳,来源,图片


而影响了自然水循环的过程,使得场地径流无法及时排出,引发城市内涝。目前,我国城市水安全问题形式十分严峻,全国大部分城市都遭受着不同程度地洪涝灾害威胁1。特别是近年来暴雨事件频发,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逢雨必涝的窘境,北京、武汉、广州等诸多城市,大雨里看海成为了常态。洪涝灾害给城市安全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我国是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滨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相比,滨海地区除了需要应对城市内涝问题之外,还受到复杂的次生灾害影响。海洋为滨海地区带来了温暖湿润的空气,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法避免的台风灾害。2014 年9 月,海口市遭受台风海鸥的袭击(图 1-1),由于连续的强降雨和风暴潮的增水作用,使得海口城区大部分区域被淹没,城区内涝严重,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2。2011 年 10 月,广州遭遇暴雨天气,同期珠江潮水上涨,由于受到潮水的顶托,广州城区出现了三十多处内涝点3。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规模暴雨事件还有 2008 年的深圳龙舟水(图 1-2),短时间内广东省多地降水量均超过了暴雨级别,积水最严重的地区水位最高达到了 2m,超过了 419 暴雨时的水位,由于同时期受到潮水顶托,城市排水系统全面瘫痪,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4。

自参考,来源,图片,文献


2.1 低影响开发理论研究2.1.1 低影响开发的内涵低影响开发是 90 年代美国提出的一种暴雨管理技术。作为一种基于生态保护的新型雨洪管理办法,擅于利用植被网络等软质工程来管控、处理区域内雨水径流,维持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平衡。比较常见的传统排水方式“管道—水池”,主要是通过集水口、管道以及沟渠来将雨水径流排出到水池。而低影响开发则是采用分散的景观设施来收集雨水径流,并通过场地内的自然水文条件,利用植物、土壤等自然元素所具备的吸收、过滤、渗透等功能实现雨水的管理,以水分蒸发、蒸腾原理来消纳降雨,实现循环,形成一种绿色、生态的雨水管理网络19。本文研究的低影响开发(图 2-1)是指通过利用工程技术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手段,使得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尽可能减小的一种开发模式。即通过对现有水循环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实施保护或修复,实现对场地径流源头的控制,降低项目开发前后地表径流的变化与场地的水文环境的影响,其核心技术是在场地内形成完善的水循环系统——“生态设施系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轻轻松松聊汉语: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J];金桥;2018年12期

2 张志忠;;朝拜“老海”[J];长城;2016年06期

3 白描;;海豚起舞的地方[J];美文(上半月);2017年03期

4 卢士刚;;怀旧与写生[J];现代青年;2017年01期

5 邓刚;;汕头有条心疼的街[J];海内与海外;2017年02期

6 李焕才;;我是老鼠[J];天涯;2017年04期

7 高云龙;肖立志;;畅游商海不忘初心——访前海创汇金服首席执行官王海洋[J];东北之窗;2017年07期

8 王颖;;环渤海主要滨海城市农民出游力地域差异比较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7年06期

9 丁隆;石洪英;;典型滨海城市青岛生态风险评估(气象)系统研究与设计[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5期

10 朱峰,陈伟,韩国圣;北方中小滨海城市旅游发展条件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蕾;;以海为韵 以绿为脉 因地制宜建设象山滨海城市绿道[A];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2 王琳;朱一荣;王睿;;滨海城市水灾害韧性评价与规划策略[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8年

3 王烁棋;赵亮;;滨海城市山海眺望景观分析与控制研究[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C];2018年

4 邢娟娟;;滨海城市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对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黄向勇;;沿江滨海城市宜居城市评价——以宁波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6 张靓;张军民;;北方滨海城市养老规划探索——以青岛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C];2016年

7 李惠敏;陈天;殷丽娜;;滨海城市道路系统的生态安全影响分析[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生态规划)[C];2015年

8 同丽嘎;李雪铭;丛雪萍;张靖;;环渤海滨海城市低碳经济与人居环境耦合关系研究[A];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练兴常;;风险孕育互保,互保保障渔民[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日根;;谈闽商行会文化的传承[A];“改革开放与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马志 通讯员 王聘钊;海口大型滨海城市“公园”来了[N];海口日报;2019年

2 本报评论员 王景刚;在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N];唐山劳动日报;2019年

3 YMG记者;为烟台率先走在前列 建设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贡献力量[N];烟台日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李响;开启建设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新征程[N];唐山劳动日报;2018年

5 记者 陆成钢;干在实处 发挥优势 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N];嘉兴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郑燕峰;青岛迈向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N];中国青年报;2008年

7 ;朝着新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N];汕尾日报;2016年

8 三亚日报 张雪锋;创文巩卫,三亚再出发[N];三亚日报;2016年

9 记者 蔡岩红;国家海洋局建议滨海城市制定应对策略[N];法制日报;2017年

10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萍;充分展现滨海城市生态之美[N];青岛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玲;基于多个救灾主体的滨海城市防灾能力提升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2 李超;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江海旭;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4 孙海;滨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的基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梦;基于低影响开发理论的滨海城市场地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2 李林;滨海城市户外公共标识设计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倪欢;滨海城市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

4 籍浩然;寒地滨海城市小尺度区域建筑形态与人居环境要素关联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郭人歌;基于海洋文化滨海城市广场景观营造初探[D];海南大学;2018年

6 郭晓荣;滨海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7 孙翔;海洋文化符号在北方滨海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8 张国力;滨海城市地铁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与管理对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9 苗群英;北方滨海城市景观带游憩空间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年

10 翁少滨;福建省特色滨海城市构建中的园林景观构成探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4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04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b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