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竺可桢的物候学研究与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01 10:36
   竺可桢的研究领域有很多,但对物候学的研究贯穿了他的一生。物候学就是生物气候学,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物候的国家,却一直没有创立物候学。竺可桢留美回国后,在各国大力发展现代物候学的背景下,结合西方现代物候学、中国传统物候定律以及中国传统物候观测记录,建立了中国现代物候学。与西方物候学和中国传统物候定律相比,他的研究在方法论、研究思想、理论、应用方式等方面都有创新。他在建立中国现代物候学,提出现代物候学定律,建设中国物候观测网并统一了物候观测标准,创造物候学研究的新方法论,普及物候教育,还有将物候知识用于实践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物候学也为当时中国发展农业、生物学、历史气候学作出重要贡献。竺可桢去世后,物候学经历了发展停滞期。中国原本紧跟世界一流水平的物候工作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落后于我国的历史水平。而在当今学术界,物候学被全世界关注,属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热门领域。因此,系统整理和探讨竺可桢的物候学研究及当代价值,对中国学术界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近几年来学术届对竺可桢的学术的研究再次回温,周期漫长的物候观测经过55年的积累也有了一定成果,因此,如今正是挖掘竺可桢的物候学研究的好时机。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研究背景。第三、四、五部分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三者以并列方式构成全文核心思想。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竺可桢的物候学研究过程和成果,意为解析竺可桢的物候学研究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重要。第四部分讨论了现代物候学的发展变迁,解析了竺可桢的物候学基础工作的现状,当代学科对它的分化与继承,以及它的未来发展。第五部分讨论了竺可桢的物候学研究的影响,解析了竺可桢的物候学研究在当代的价值。具体内容上,第四部分论述了竺可桢去世后,物候学研究进入发展停滞期。之后,竺可桢奠定的物候学基础研究工作受到学科分化的影响,被分化融入到不同学科中。它被细化,学科方向以农学和理学底下的小学科为主。此外,它的研究对象也越来越细化,观测要素更为细致,逐渐向微观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专门化的研究,且主要以研究植物类物候为主。虽然被分化,但是当代学科仍然对竺可桢的物候学研究有所继承和发展。比如生物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气象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艺术学、中国古代文学还有中国古典文献学等。现代科技发展,现代物候学受到影响,结合了新技术,应用领域也有所拓宽,在未来将有所变化。第五部分论述了在当代,竺可桢的物候学研究仍具有重要价值,对农业生产、气象学、生命科学、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文化、教育、园林、旅游、中医康养等领域有所影响。总之,竺可桢的物候学具有很高的成就与贡献,虽然如今被分化,但当代对它的继承与开发仍能促进、影响许多学科的发展。
【学位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826.15;Q1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亚平;;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J];民主与科学;2014年05期

2 ;24卷《竺可桢全集》出齐 16卷日记最受关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19期

3 殷晓岚;;《竺可桢全集》(1—11卷)出版[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年03期

4 陈述彭;读《竺可桢全集》前四卷[J];地球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5 邢明旭;;《竺可桢全集》:十载春秋磨一剑[J];出版人;2017年07期

6 卞毓麟;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典范——竺可桢和《竺可桢全集》[J];自然杂志;2005年01期

7 李杭春;;从《竺可桢日记》看国立浙江大学西征始末——西征第一阶段:出浙江记(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8 殷晓岚;;科学文化的历史宝藏——《竺可桢全集》出版侧记[J];中国出版史研究;2018年04期

9 李杭春;;从《竺可桢日记》看国立浙江大学西征始末——尾声:漫漫回家路[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10 何方昱;;资源配置与权力之争:以战时浙江大学内迁贵州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201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卞毓麟;;社会责任感的追求[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婧璇 王坤宁;《竺可桢全集》:十三载磨砺 显大家风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2 庄建;《竺可桢全集》编纂工程启动[N];光明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金鑫;《竺可桢全集》今年将出版11卷[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记者 金鑫;《竺可桢全集》陆续推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樊洪业;从人文史料角度看《竺可桢全集》[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安徽省砀山县 刘效仁;《全集》泛滥≠大师辈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力源;一部科学家全集的演化史[N];文汇报;2016年

8 ;第十四届“上海图书奖”揭晓 《宋会要辑稿》《竺可桢全集》获特等奖[N];中华读书报;2016年

9 竺可桢;要开发自然必须了解自然[N];大众科技报;2004年

10 记者 金鑫;第十四届“上海图书奖”评选揭晓[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成青;竺可桢的物候学研究与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2 冀伟娜;党化教育视角下的竺可桢与浙江大学(1936-1949)[D];浙江大学;2016年

3 王t;竺可桢长校浙大时期的科技人才思想与实践[D];浙江大学;2009年

4 赵良亮;竺可桢的知识、思想与困境[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凡;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系系史述论(1936-1949)[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09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09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6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