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0 16:38
   由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自然资源的消耗激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显。绿色建筑也就在此时被推向了世界舞台,绿色建筑设计起初被视为“完全的技术化”,这一倾向忽视了“绿色建筑”本应是“建筑”,建筑应为人服务。缺乏了人文关怀、忽视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是冷漠、机械的,技术应用也变得没有了目标。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强调文脉要素是对古代建筑历史经验的继承,是对近、现代建筑成功经验的保留,也是对现有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缺陷的填补。在传统的城市和民居建筑中,都体现出适应自然环境、节地、节能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建造经验,它是人类建筑智慧的积淀,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延续至今。梳理、总结和继承"城市——街区——建筑"文脉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十分必要。本文从文脉要素的角度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进行研究。运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细致全面的剖析了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不同的体系中具体条例的对比归纳,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再结合理论知识将文脉要素层级划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群展开实地调研,通过对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专家打分等方法科学的选取、量化指标,搭建对绿色建筑设计富含文脉要素的评价框架,补充现有绿色评价标准中文脉缺失部分。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课题来源,研究对象的定义与待解决问题,研究范围、目的及意义。第二章详细解剖了国内外有关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体系。第三章是基于多层面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设计层级研究,对长三角城市群的调研分析。第四章是对于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框架体系的搭建,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SPSS数据分析、专家打分和权重分析等方法,从而筛选指标搭建含有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的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框架体系,并由专家打分形成二三级指标的权重赋值。第五章在所搭建的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框架体系中,部分步骤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及对下一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学位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201.5
【部分图文】:

体系结构图,体系结构,评价体系,评估对象


图 2-1 EEWH 体系结构来源:作者自绘 HK-BEAM 评价体系—BEAM 是香港环保建筑协会基于英国 BREEAM 评价体系 年完成,体系主要包括两个评估对象:“新建建筑”和“既象包括了商业用房、住宅办公和工业用房等。从节地、节材、

绿色建筑,类型,评价体系,建筑规划


图 2-2HK -BEAM 评价体系比重、结构来源:作者自绘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特点:要特点:有建筑化评定滞后: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运营评价,没有对于既有建筑的评价。运营管理阶段:将重点仍放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监督和评价。具体数据统计显示见图 2-3 示。[11]

评价体系,比重,绿色建筑,主要特点


图 2-2HK -BEAM 评价体系比重、结构来源:作者自绘2.1.2 国内典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特点:1、国标主要特点:(1)既有建筑化评定滞后: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是针对新建建筑的设计及运营评价,没有对于既有建筑的评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扬;;绿色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形式与气候[J];中国建筑教育;2011年01期

2 吴云逸;;关于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9年01期

3 李长;;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8年36期

4 徐金冰;;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实施要点与设计原则[J];住宅与房地产;2018年36期

5 高震;;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年27期

6 刘东磊;;绿色建筑设计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年50期

7 马丽;;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思考[J];门窗;2017年11期

8 魏红菊;;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解析[J];居舍;2017年16期

9 朱嘉;;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J];居舍;2017年21期

10 陈美娟;;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J];居舍;2017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桂思瑞;;浅析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及要点[A];2016年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2 ;2015年绿色建筑设计发展七大趋势[A];防水工程与材料《会讯》第3期(总146)[C];2015年

3 王栋;杨锦春;;解析有机统一原理在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的运用[A];《工业建筑》2016年增刊Ⅰ[C];2016年

4 祝大顺;康梅;;窗户及玻璃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A];绿色·建材·钢构 助力“一带一路”——第六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5 宗德新;曾旭东;王景阳;;运用数字技术 构建绿色家园——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使用数字技术的教学实践[A];建筑数字流:从创作到建造——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俊;;绿色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A];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2015年

7 张永钧;;浅论绿色建筑设计[A];2015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8 高鹏;;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9 熊志坚;张雷;丛滋庆;刘志海;;绿色建筑设计中场地选择与设计的计算机实现[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闫晋波;;有关绿色建筑设计和新加坡学校的活力设计的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宁阳;金属复材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多更选择[N];中国建材报;2019年

2 记者 陈淦璋 通讯员 曹峰;《湖南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发布[N];湖南日报;2018年

3 记者 莫艳萍 通讯员 磨嘉;广西125个项目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N];广西日报;2015年

4 王烨;江苏发布168条“绿色建筑设计标准”[N];建筑时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焦玲玲;BIM协同绿色建筑设计成趋势[N];中国房地产报;2015年

6 记者 邢曼玉;我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正式发布实施[N];青海日报;2015年

7 耿诺;北京首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N];中国建设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任佳;探寻绿色建筑设计之路[N];中国建设报;2012年

9 记者 耿诺;本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全球征方案[N];北京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耿诺;“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明年初强制推广[N];北京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敬辛;豫西南地区保障房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佰昌;BIM+VR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年

2 王筱璇;基于集约理论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年

3 左伟琛;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框架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年

4 刘菁杰;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地域性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年

5 张倩;抚顺绿地总部项目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年

6 郑天乐;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绿色建筑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7 王玉国;杭州城西银泰绿色建筑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8 韩凤华;面向绿色建筑设计信息需求的数据标准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胡家僖;绿色建筑设计的全过程策划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10 江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6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16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8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