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生态净化集成系统对微污染河水净化效果研究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52
【部分图文】:
2 季节变化下集成系统净化效果分析(2)试验装置人工浮岛装置如图 2.2(a)和(b)所示,共 10 组聚乙烯材质床体,每个床体规格为 1.5 1m,总面积为 15m2,冬季羊蹄和水芹菜分别种植 4 床体,其它植物平均分配种植;春、秋、夏季节,平均每种植物种植 2 床体;床体下方悬挂阿科蔓生态基(人工水草),共计 5m2。
图 2.2 人工浮岛装置Fig.2.2 Suspended ecological island device生态河床装置如图 2.3(a)~(b)所示,总长为 100m,包括生态河床Ⅰ、Ⅱ,底宽为 2.5~3m,砾石层厚约 0.1m,净水基质层厚约 0.5~0.1m,每个季节种植植物 60~80 株/m2,总种植面积为 80m2,生态河床Ⅰ种植面积为 30m2、生态河床Ⅱ种植面积为 50m2,不同河床段沉水植物分别平均面积种植。
生态滤坝装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波;;根据污水厂进水泵井水位合理调节进水流量[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年12期
2 陈辉安;;能间歇排水[J];物理通报;2000年06期
3 陈娟;丁为民;张迎颖;;人工湿地中不同因素处理氮磷效果的试验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4 蒋福春;王冬生;;自来水厂后臭氧接触池进水流量的在线软测量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19年01期
5 孙海龙;周鑫;张琦;张鑫爱;;进水流量分配比对SMAOBAF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9年03期
6 董亮;曾涛;刘少北;王勇;张长练;何雨;;进水流量和曝气强度对管式曝气池液相流态及氧传质特性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年11期
7 周群英,王士芬,吴星五;微电解杀藻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8年01期
8 李德豪;殷旭东;高桂枝;;COD浓度和进水流量比对一体化工艺脱氮除碳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9 金付强;张晓东;许海朋;华栋梁;李岩;梁晓辉;赵玉晓;牧辉;;加压水洗沼气脱碳的实验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6年11期
10 吴红星;迟娟;孙会莹;;EDI膜堆的调试运行[J];膜科学与技术;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迎雪;吴光学;胡洪营;郭f ;吴毅晖;郭玉梅;;昆明市不同排水区域污水处理厂进水流量特征[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4:水专项——城市水环境主题[C];2012年
2 尚鸣;徐伟;王凡;詹兢兢;范建伟;李光明;;特殊环境下粪便污水的处理工艺及装备开发[A];2015中国环博会污泥论坛与膜法论坛论文集[C];2015年
3 郝秀阳;封严;;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对甲苯吸附行为的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博;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IGHAT)循环关键部件的特性建模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马帅;基于过程模拟的AAO工艺节能降耗优化控制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德生;原位生态净化集成系统对微污染河水净化效果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刘磊;组合流反应器内水力特征与污染物去除的研究[D];大连大学;2012年
3 蒋宛延;窗户淋水式隔热装置的性能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4 周斌;一体化净水装置饮用水处理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李景义;纳滤和反渗透技术用于盐化工废水回用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金庸;氰化镀银漂洗废水回收工艺研究[D];五邑大学;2013年
7 甘福宁;净水装置对长江水处理效能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杨洁;生物滤塘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9 程辉;双泥法多点进水OA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10 陈洋;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技术在西北寒冷地区最佳运行条件的实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25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25888.html